在她選擇向沈誠臣服,準備好好輔佐一下蕭青雀,將她變成一位真正的明君領袖時,蕭青雀居然開始擺爛了。

之前那副不受控制的精明形象彷彿只是錯覺,從頗有心計和謀略的公主,當場退化成每天待在家不愛出門的死在,只有摸魚才是她的本質。

顏吟差點以為蕭青雀被人奪舍了,急忙找上沈誠問情況,結果只得到了一句“別管她”。

後來在一次深入交流後,顏吟才明白了蕭青雀的內心想法——她剛剛成為公主時的精明和奮鬥,完全就是出於自保,生怕稀裡糊塗就被沈誠或者是顏吟給賣了,才被迫展現出自己不好惹的一面。

而直到顏吟已經向沈誠臣服,危險解除後,蕭青雀自然就暴露本性,不想再繼續努力了。

幸好蕭青雀只需要當一個圖騰,具體工作有別人在負責,她的擺爛才沒有造成多大影響,不過就是坑了那些在蕭青雀身上投資的貴族們。

她這一擺爛,將權力全都交還給顏吟,貴族們的投資立刻血本無歸。

看著沉迷打牌的蕭青雀,顏吟在心中嘆息一聲,自己今後一輩子難道就要伺候這樣的上級嗎?

她扭頭看向軍機外不斷掠過的雲層,還有下方陌生的大地,沉悶的心情又好起來了。

畢竟戰爭就要結束了,而她站在了勝利者的位置。

在白夜國和秦王領組建盟軍之後,在短短半年之內,就與永樂城進行了數場大規模戰役。

永樂城毫無疑問的遭到慘敗,一方面是他們對傷亡的承受已經達到極限了,前期不顧傷亡的進攻秦王領,後期還要跟盟軍打大規模戰役。

就算將千萬預備役投入也贏不了,反而會加速崩潰,因為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盟軍一方更佔優勢。

另一方面,因為沈誠的遠端微操,導致永樂城在戰略戰術上多次出現嚴重失誤,就算將士們英勇奮戰,也改變不了落敗的結局。

在最後一場戰役結束後,永樂城敗局已定,這個時候就需要沈誠出來力挽狂瀾,就像半年前一樣殺死王駒一樣。

只要能夠將盟軍的最高領袖擊斃,那永樂城就能扭轉敗局。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永樂城中卻傳出來一個訊息,原來沈誠(虞烽)在擊敗王駒的時候也身受重傷,表面上一直在強撐沒事,實際上已經油盡燈枯了。

沈誠甚至還配合著演一齣戲,跟著顏吟在戰場上大戰一場,然後重傷逃回永樂城。

他一逃,永樂城的軍隊徹底崩潰了,就像半年前的秦王領一樣。

成建制的軍隊放下武器投降,就算是將領也沒有反對,他們早就被沈誠的遠端微操折磨到欲仙欲死,在投降的時候,甚至有一種向沈誠報復的快感。

當然,任何勢力都不缺乏死硬分子,永樂城也是如此,不過這些死硬分子要麼死在戰場上,要麼被沈誠定點清除,翻不起任何風浪。

最後在沈誠的命令下,永樂城向盟軍投降,顏吟自然也是投桃報李,不會對中上層清算。

從沈誠在永樂城對另外兩個勢力宣戰,到同樣在永樂城發出投降命令,時間正好過去十個月。

這場波及三大勢力,接近兩億人口,近千萬傷亡的大規模內戰,終於落下帷幕。

無數矛盾在戰爭中被消除,無數原本豪言壯語想要戰爭的好戰分子變得沉默寡言,對戰爭談之色變。

起碼在他們這一代人,戰爭不會再爆發了。

在永樂城集體投降後,作為盟軍元帥的蕭青雀和最高指揮官的顏吟,自然也要以勝利者的身份踏足永樂城。

同時也要對永樂城的民眾們發表演講,安撫他們驚慌的情緒。

屠殺之類就更不可能存在,雖然三大勢力分離許久,但本質上和名義上都是屬於永恆帝國,都是血脈相連的同胞。

軍機很快降落在永樂城附近的機場中,早有大量的高階將領在這裡等候多時。

出現在眾人面前時,蕭青雀又恢復成端莊高貴的公主形象,在顏吟和寧蜻的陪同下與眾人問好,最後登上一輛軍車。

永樂城方面早就安排了無數普通民眾齊聚在道路兩側,迎接蕭青雀的到來。

顏吟坐在車上,透過車窗打量著外面道路兩側的民眾。

這些民眾揮舞著手中的旗幟,臉上帶著硬生生擠出來的假笑,眼中卻充斥著對未來的茫然和傷感。

一輛輛運兵車駛過,車上的盟軍士兵們驕傲的揚起下巴,與下方的民眾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