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與宋家比,真正是高低立判了。

棉娘細聲道,“那我拿銀子再去藥店裡買些藥,我打算給二嬸子治病,採到的藥,能用得上的都留下來了,還差一些採不到的藥。”

盛老爺子聞言,“大約要多少銀錢,公中給出,不要你掏錢,你自己掙得辛苦錢自己留著。”

說著,讓盛二郎跟棉娘去了藥鋪子。

棉娘買藥,盛二郎付錢。

原本她只打算買一次治療的藥,盛二郎聽說要治好需要幾個治療療程,就一次性的買了三次的藥份。

一共花了一二十兩。

“我娘她很苦,如果真能治好她,三弟妹,你以後有什麼事情盡管說,我記下你的大恩情。”

“一家人不說這話,我盡力而為。”

所以,棉孃的銀子,還是她自己的。

後面去接盛二妹,她在選新布頭,棉娘跟著看了看。

給三妹買了紅頭繩,給盛五郎買了幾雙鞋面子,打算給他做幾雙鞋,男孩子整天上竄下跳的費鞋,夏天穿草鞋,入了秋,穿草鞋就冷了。

她自己買了一個小藥箱。

用來裝銀針,常備藥丸,羊腸手套,各種消毒的用品。

這些東西有些費錢,都是精細的物品。

好些赤腳大夫都捨不得買的。

最後,她還買了幾斤新鮮的豬肉。

她今天去賣集上賣草藥的,賣了些銀錢,不交公中,拿點錢出來,給全家人改善一下夥食什麼的,也是她的一番心意。

手頭上就只剩下二兩銀子了。

加上,上次掙的那一兩,一共是三兩銀子的私房錢了。

東西買好,還有餘錢,就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滿足感。

棉娘忙活完東西買好了,就先與盛三妹到自家的牛車邊上等其他盛家人了。

盛家人各分東西,還在買東西沒有回來。

姑嫂兩人有說有笑。

來到了牛車邊上。

突然,盛三妹的耳朵一動,“三嫂,咱們牛車下面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