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週六,他騎著三輪車,後面裝著塞著草堆的竹筐,腰上揹著裝錢的挎包就往鄉下騎去了。

“大娘,您家有雞蛋賣嗎?”林俊到了最近的一個小村莊,停在一家門口,對著正在喂雞的大娘喊道。

大娘抬起頭,眼神裡透著警惕:“不賣不賣,我們都是老實百姓,從來都不投機倒把。”

林俊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拿出幾份報紙來給那個大娘看。

“不是投機倒把,國家正在搞改革開放,鼓勵大家多渠道經營。我也是聽說了這個政策,而且辦下來了證件才敢來收雞蛋的。你看看,這上面都寫著呢。”

另一邊的石磨旁邊聊天的人此時也已經被動靜吸引過來了。

“這是誰啊,來幹啥的。”

大娘連忙擺手,“他說政策放開了,想來買咱們的雞蛋,二河,你認識字,看看這是不是真的。”

那個名叫二河的少男過來拿過報紙仔細一看,嘴上念念有詞。

“國家進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支援個體經濟發展,放開對市場的、管控……”

“周大娘,他說的是真的。”

林俊奮力直追。

“既然不違反政策,咱們多掙點錢不好嗎。而且咱們鄉裡鄉親的都賣雞蛋,誰都有份,誰都有好處,哪還怕人舉報啊。”

“這話說的倒是有道理啊。”

已經有不少人心動了。

“雞蛋你多少錢收。”

林俊笑起來,“雞蛋一個三分錢,有白麵粉的也要,一斤一毛三收。”

這的確是比自己去收購站要給的錢多,而且還不用走一趟。

周嬸子不猶豫了,大腿一拍說:“行,我買給你。多掙點錢也能多買點肉吃嘞。”

她回到家裡,不一會就拿著一籃子雞蛋走了出來。

林俊接過雞蛋,仔細地數了數,然後從口袋裡掏出錢遞給她。

“三十個雞蛋,九毛錢。給你。”

其餘人看到有人賣了雞蛋拿到了錢,一個個也心動了,紛紛對林俊說。

“我家也有雞蛋,你先別走,我這就拿過來。”

“我家有面粉,就是有點遠,你多等等我,可別跑了啊。”

林俊聽著這些話,心裡高興的不得了,“你們放心,我不走你們回去拿就是了。”

口口相傳,村裡家家戶戶幾乎都得知了收雞蛋麵粉的訊息。

一個個人抱著大筐出來,林俊忙碌的收貨、清點數目、給錢、把貨放到車上放好。

一忙就是兩個多小時。最後幾乎所有人家都拿到了錢,臉上都是滿意的笑容。

“下次再來咱們村啊,我們還願意賣給你。”

林俊上車揮手和他們告別,“放心,我還會回來的。”

這一個村子收了五六百個雞蛋,三十多斤麵粉。

雖然貨不多,但是考慮到第一次擺攤。林俊還是決定謹慎些,先屯這些東西。等沒賣了再來收購。就這樣小心護送著回了家。

中午吃完飯,林俊按照紀秋雲的建議提前把蔥和香菜切好裝進大飯盒裡。又挑了兩個不同口味的醬料裝好。還在車上塞了幾捆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