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曌太上女皇項知樂駕崩。

太上皇夫言君諾,同時薨逝。

傳聞,宮人發現主子仙逝時,太上皇夫手裡還緊緊握著一隻尚未開啟的的錦囊,懷裡擁著太上女皇,兩人嘴角皆掛著安詳笑意,宛如熟睡…

大年初四。

大曌天子宣佈國喪,所有京都百姓甚至周圍附近郡縣的百姓都自發前來有序的跟在扶靈侍衛的周邊,沉默的陪太上女皇與太上皇夫走完最後一程…

整理遺物之時,宮娥發現太上女皇只留下了一封遺詔:一切皆以太上皇夫為先。

還附帶了一個匣子,是留給太上皇夫的,宮娥也一併上交給了言訣。處理完國喪。

已過天命之年的言訣回到了母皇跟父王的寢宮,這裡,也承載了許許多多他兒時的回憶。

父王嚴厲,母皇經常帶他逃學…

而他則是一邊嫌棄,一邊跟著母皇“犯案”…

最後父王捨不得罰母皇,挨罰的總是他,然後母皇經常在兩三天後才能得空給他送來各種小玩意,然後洋洋得意的說幫他搞定了父王,他可以免罰了…

開啟項知樂留給言君諾的匣子,言訣發現裡面只有一封信跟十幾個香囊。

香囊裡是固定的三句情話。

信上的話十分直白,全是對父王的叨唸,絮絮叨叨的叮囑父王,不能像孩子一樣偷看香囊,香囊一年只能看一個,她甚至還說,能預估父王可以活個一二十年,所以她給他留了十八個香囊,讓他看完才能走…

末了,還有一句:君諾乖,樂樂先走一步了,樂樂不在時,你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等你百年了,就躺在樂樂身邊,下輩子,樂樂跟君諾約好了,還要做君諾的妻子,以君諾為天。

盡管信中的文字一直平淡,可是言訣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母皇辦事向來風風火火,她想得倒是周到,可是她怎麼不想想,看不見她充滿活力到處惹事生非,父王餘下的人生得多無趣?

剩下的日子他又怎麼可能會獨活?

不多時,內侍整理了太上皇夫的遺物:一個以黃金包鑲上等碧玉的匣子。

因為匣子太貴重了,擔心裡面是一些遺詔或者兵符,所以都不敢開啟,全數呈給了言訣。

深知自己母皇父王的性子,言訣抖著手把那隻精緻的金鑲玉匣子開啟。

不出他所料,裡面沒有任何兵符,更沒有任何遺詔以及其他稀罕玩意。

只有一支纏著同心結的風幹桃枝以及四五十個裝有小紙條的錦囊,僅僅這些,就佔了滿滿當當一匣子。

錦囊裡的紙條,最多的是“言君諾”三個字。

最久遠的那個錦囊,已經保留了四五十年。

明明錦囊只是普通的樣式,並不貴重,但每一隻都儲存如新,還帶有數十年前的南嶺風格。

小時候他就聽說過,母皇跟父王在年輕時去過南嶺平亂。

這些錦囊,大抵就是那時候帶回來的。

遺物的最底下,是一封特別的“婚書欠條”,“婚書欠條”被精細的裱了起來,歷經數十年,紅豔如新。

上面是極其相似的字跡,言訣認得,都是出自父王跟母皇的手,最上面是母皇寫的,後面是父王加上去的。

從字跡的走向不難看出,大抵是他們年輕的時候,母皇隨意寫下允父王一個願望,然後父王當了真,鄭重許了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