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黑甲軍、西南秦家軍、雙關兩城皇甫軍以及一半塞北軍直接揮軍進了皇宮,擁護項知樂為皇。

有了武裝再加上言君諾之前的部署以及李管家、卞吉以及之前擁護言君諾的群臣配合,外加有言訣的存在,項知樂稱帝並沒有太多反對的聲音,不是不想反對,而是沒人敢反對。

幾乎就在稱帝當日,大凰遊離的中部三州九郡捷報回來,分崩離析三年的大凰正式完整。

完整的大凰被項知樂重新更改國號為曌,年號為初陽。

言訣也在當天被敕封為皇太子,當日由四軍護送入主東宮。

所有人甚至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就已經成了他朝之臣。

大曌在原先大凰的基礎之上合併了西夏、南楚的兩關雙城,收攏了呼哈娜部落,大敗羌尤部落以後佔據了不周山作為大曌戰馬的飼養之地。

在大凰原有的律法之上,大曌女皇又加上了幾條,大概意思如下——

男子與女子平等。

女子有專門的女子學院,鼓勵女子參加科考,入朝為官。

同樣的,也鼓勵男子可以按照興趣之使然,做女紅或自制香料,不偷不搶自己更生,不可恥。

一系列“早有預謀”且雷厲風行的舉措下來,為整個大曌注入了無限的生機。

同時,民間也因這份舉措出臺出現了不少的聲音。

這些聲音有反對的,也有支援的。

而大曌女皇則在聽到了各地的奏摺上報後,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一份聖詔,大概的意思就是:選舉賢才從不需要看男女,只看能力,人各有志,前程都是自己掙的,活成什麼樣都是自己的選擇。

末了還不忘提醒那些容易被別人的話語左右動搖的人——你看別人嘴裡說著嫌棄,別到時候人人都有出息了,就你這個聽別人勸的餓死在家中。

聖詔一出,各地嘩然。

“這女皇,有點意思啊,光是這些想法,就不是我們能企及的。”

“她能這麼胡作非為,也就是因為把大曌的兵權都攏在手上了。”

“這…女子為官,成什麼樣體統?”

“就是說,先不說女子為皇,是從未有過的事情,這所謂的女子入朝為官…這婦道人家能懂什麼?”

“傳聞那個大曌女皇,是大凰曾經的攝政王妃,有沒有可能,前朝攝政王也是被她害死的?”

“嘖,最毒婦人心,以為自己帶著孩子,就沒人敢欺負?搞不好,那個孩子是不是攝政王爺的種都是問題。”

坊間流言的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後竟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圍繞著前朝攝政王的死因不放。

項知樂不欲與那些跳蚤一般的臭蟲糾纏,直接以武力鎮壓散佈流言的刁民。

一來二去,對她反對的聲音總算全部平息了。

暫時的全部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