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吧。”沈念沒有接。

“那行,先放在我這裡,有什麼需要我再買。”夏天快速的吃完飯。

等收拾好,時間也差不多了。

夏天用幹淨的布包了兩塊玉米餅,背上背簍,向著上房說了聲“我走了”,就出門去找姚嫂子她們彙合。

沈念倒了杯水,慢慢抿著,聽著夏天開門,關門,問姚嫂子收拾好了沒,姚嫂子說著來了,兩人說話的聲音漸遠……

夏天和姚嫂子趕到村頭的大柳樹下,已經有好多人等在那裡。

過了沒一會,村裡趕車的柳老三就趕著牛車過來了,每人交了一文錢,坐上車,向鎮上走去。

夏天她們所在的鎮叫清泉鎮,從柳家村到清泉鎮上走路的話要一個半時辰,坐牛車的話不到一個時辰就能到。

清泉鎮每月逢五,逢十趕大集,周圍十幾個村裡的人基本都會去趕集。

把家裡多餘的閑置的物品拿去換錢,或者去買些家裡需要的東西,甚是熱鬧。

夏天她們雖然出發的早,但到了鎮上時,已經有好多人了。

清泉鎮是南北朝向,方方正正,主要街道就像個“井”字,不是很大,但人口比較密集,平時也比較熱鬧。

剛進城門就看到兩邊店鋪的旗子迎風招展,店鋪夥計站在門口吆喝著過路的行人。

夏天也沒有停留,邊好奇的打量著古代的鎮子,邊跟著村裡人朝趕集的地方去。

鎮上為了方便民眾交易,專門預留出來一條街道固定擺攤。

此時道路兩邊已擺滿了東西,村裡人帶了東西過來賣的也趕緊去找地方擺攤。

她準備先去糧油店買米麵,和姚嫂子說好,中午在柳三叔的牛車那裡彙合。

柳三叔的牛車就停在鎮門外邊,有專門停車的地方,趕集的日子人多,牛車不讓進鎮子。

她之所以不和村裡人一起逛,就是不想村裡人知道她都買了什麼。

順著大路邊走邊看,看到糧油店、肉攤等,就過去問問價格。

才穿來,對這裡的物價都不清楚,先了解下這邊的物價行情。

再說買東西,貨比三家還是很有必要的。

瞭解的差不多了,夏天找了個價格公道的店子。

精米一斤八文,白麵七文,各稱了十斤,糙米、粗麵、玉米麵都是兩文錢一斤,各稱了五斤。

小米貴一點,五文錢一斤,要了兩斤。

夏天沒帶糧食袋子,又花了幾文錢跟店家買了袋子,將糧食裝好放在背簍裡。

菜籽油比較貴,一斤十文,夏天買了五斤,讓店家送了個裝油的壇子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