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她這個皇後下的命令,雖說不至於像皇帝下的一樣事關一國,但上位者最忌諱朝令夕改。

下命令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再有就是,她也沒有假戾王的人設,可以胡來耍狠、威脅利誘、不爽就直接掀桌子。

以後人設就是一國之母,得端莊穩重,那麼多人敬仰著她這個皇後,不能讓百姓失望啊!

錦歲瞬間有種肩上責任重大的感覺,果然還是用馬甲時的日子爽,反正啥不好的事都能推給馬甲,現在不行了,皇後這個身份焊死在身上,得維持好人設啊!

繼續寫計劃書,全當修身養性,不能著急。有時候上位者下達一個命令,經過層層轉播,下面執行的時候已經完全變了宗旨。

本來是利民的事,變成了讓百姓厭煩的事,所以得在開始就計劃周全。

顧長蕭深刻地體會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

這跟之前在長安時不同,現在他和歲歲離得這麼近,卻因禮節規矩不能相見,怎麼讓人甘心啊!要不是學院的牆不好翻,他真想半夜翻進去見歲歲一面。

慶幸的是,年前兩人還是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見了一面。那就是寶珠生子,女醫護上門接生,順利生下一名五斤重的男嬰。

我們遠在千裡之外的黑虎當父親了!孩子的洗三禮,錦歲自然要去參加。

聽聞歲歲參加洗三禮,按理來說,顧長蕭這個皇帝賞賜些禮物就行了,並且黑虎還不在家,沒人接待皇帝。

但顧長蕭堅持要去看一看新生兒,說的冠冕堂皇,黑虎將軍在外徵戰,喜得麟兒,他這個皇帝該為部下慶賀。

百官感嘆陛下對臣子親近,特別是武將們,對他更忠心了。原來我們遠徵在外,家人是能得到陛下照拂的。

只有程榆幾個親信才明白,陛下堅持去的理由,就是想跟皇後見一面而已!

還真是費盡心機啊!若依陛下的性子,他堅持要見皇後,禮部官員阻攔也沒用。

陛下能堅持到現在,只有一個原因,他真的愛著皇後,願意為她守這些陳舊規矩,就因為害怕那個無稽之談,婚前見面,夫妻無法共白頭。

程榆覺得又好笑又感動,第一次在陛下身上看到這種天真心性。

本來寶珠以為洗三禮辦得很隨意,因為黑虎不在家,十二孃也不在,沒人會替她和孩子做主辦洗三禮。

結果洗三禮被陳芸娘和程榆接手,她坐月子萬事不用管,女客陳芸娘接待,男客程榆招待。硬是把小虎崽的洗三禮辦成邊城自從國都以來,最隆重的宴會。

未來的皇後娘娘抱著小虎崽見客,因為天氣太冷,怕凍到小家夥,又怕大人太多讓小家夥感染啥細菌。

沒抱到前廳,只在後廳給女客們看一眼,笑說等滿月禮時再讓大家抱。

結果陳芸娘說皇上在暖閣等著,想看一眼黑虎將軍的兒子。

錦歲豈能不知顧長蕭的打算!親自抱著孩子過去給他看一眼,有隨行的言官在,並且顧長蕭對那個規矩還是很重視。

兩人真的就抱孩子這契機說了幾句話,顧長蕭只看了一眼小虎子,目光就無法從歲歲臉挪開,輕聲問了句:“歲歲,你還好嗎?”

錦歲失笑:“我很好,能吃能睡,我是在待嫁,又不是被關起來了。倒是陛下,怎麼憔悴了這麼多?

別瘦了哦!不然禮服又要改。”

顧長蕭只覺很久很久沒見到歲歲一樣,有千言萬語要說,卻被孩子的哭聲打斷。伸著手看著歲歲把孩子抱走。

我連歲歲的手都沒能握一下……

幸好,過年了。娶歲歲進宮的日子開始了倒計時。

淩爺爺說這是歲歲在家過的最後一個年,要熱熱鬧鬧地過。只是在道觀很難熱鬧起來,道觀太大,人太少,學院的女學生們來幫忙佈置了一天。

貼了窗花,掛了燈籠,晚上煙花一放,過年的氣氛確實很濃。年夜飯錦歲親自下廚做的,燉的牛肉鍋子,片了羊肉片,包了餃子。

開飯前先祭淩父淩母,淩爺爺站在旁邊,指點著錦安上香燒紙。又把豬頭肉等供品搬到墳前,錦歲和錦安一起磕頭行禮,天又飄起了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