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黑虎回來了

不光是兵部花費增加了數倍,賑災的花費也是先帝在時的數倍,還有治理水患、修國道、建基地、建國都、建海港等等花費,皆是先帝在時沒有的支出。

並且陛下對百姓還特別恩賜,每季都有很多天災州城免糧稅。單看這些支出,只覺大夏國庫要空虛到能養老鼠。大夏國力早就入不敷出,離亡國不遠了!

結果卻是,國庫以翻倍式增升!好像陛下不管怎麼增兵,怎麼減稅,都動搖不了國本。這還是國庫,不算陛下和皇後的私庫。

開始戶部官員還想找理由說一說皇後的花銷太大的事,資料卻是直接打臉,人家皇後壓根沒花國庫一個子!內務府每月為後宮花的錢,是先帝在時的十分之一。

皇後簡直是史上最節儉的賢後了!這賬對的戶部官員啞口無言,再也不敢挑兵部的賬。滿朝文武更是無話可說,特別是從長安來的老派官員。

他們都想不明白,這錢是從哪來的?陛下總是減免糧稅,雖然燕地推廣的新農作物極高産,還有跟北疆通商和開放海商,但也不至於賺這麼多吧?

事實就是,真的就賺這麼多!並且我們陛下花錢都用於民生,既沒有自己修園林、修行宮,又沒有讓各地進貢勞民傷財的奇珍異寶。

修橋鋪路、貫通水利,雖然費銀子,可在修好之後,卻能帶動州城縣鎮的經濟,讓蜀中的絲和茶能更省時地出海,讓嶺南的糖和果子能出現在北疆人的餐桌上。

滇州的花草成為胭脂齋的原材料,黔州的漆器成為江南的緊俏品,亳州的紙、江右的瓷是出海最受歡迎的商品之一……

讓地方百姓能在春秋兩季農耕時節之外,能做些副業振興鄉村,實現一條路帶富一個村,一座碼頭帶富一個鎮。

所以雖然前期投入基建的銀子看似很多,但很快地方上的商稅就收了回來。

戶部官員被打臉的後續就是,顧長蕭覺得他們跟不上國家的建設腳步,特別讓戶部官員下放學習,不然再這樣下去,他們反而成了拖後腿的。

總之結果就是滿朝文武皆同意寒星帶兵去閩州,但暫時是治理閩州的祭祀問題,以及防禦登岸的海盜。至於正式出兵倭國,則待定。

但錦歲知道其實已經定了,就是明年春,因為現在出船去倭國風向不利。顧長蕭之所以沒在朝堂上說,就是為了給寒星和海軍的時間。

也為了走漏風聲,讓倭國提前防備。別以為這個時代就沒有漢奸,據燕九所說,閩州一帶很多地方商人跟倭國交易頻繁。

商人重利,有些商人眼裡只有利益沒有家國,若倭國出的價格夠打動人,他們肯定願意做內奸。

所以在寒星正式出兵前,得把閩州的這些奸細給釣出來,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內部穩定,海軍才能放心遠徵。

寒星出征之前和燕十二孃帶著安安進宮見錦歲,將軍遠徵,還是本朝從未有過的海戰,生死安危誰也說不好。

寒星是來將妻兒託給錦歲的,因為他很清楚陛下不喜歡燕家,真出了什麼事,能護十二孃和安安的還是皇後。

錦歲鄭重承認,她永遠都會保護十二孃和安安,讓寒星放心徵倭。同時她又在空間找能送寒星的東西,發現真的沒有什麼可送了。

地圖、望遠鏡、六分儀、指南針、藥品、食物、發豆芽的技術、甚至將海水脫鹽術她都教給了寒星。聽說海盜們出海帶的不是淡水,而是能放置更長久的淡酒。

錦歲還特地讓燕家商隊去往北疆更北更遠的地方,找回啤酒花,成功釀造出低度的啤酒,裝到船上做備用淡水。

當然,將士輕易不得飲酒,這是在萬一沒有淡水時做備用的。

還有火藥、魚油等武器,更是給寒星裝滿了船。

寒星是在錦歲身邊最早的將領之一,所以他很清楚滅倭是皇後一直以來的心願,同樣向錦歲保證:

“臣一定不負娘娘和陛下所望,滅倭國,讓我大夏海軍稱霸西海!”

錦歲送他最後一份禮物是,給他一家三口拍了張照片,做成護身符讓寒星貼身帶著,這比十二孃送發囊,或是帶著小安安的胎發都能解相思之情。

看到照片時,寒星和十二孃都驚嘆於錦歲的‘畫技’,真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十二孃誇張地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