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九輕聲道:“淩姑娘放心,並不是出了什麼事。而是陛下要規劃海港建設,這項重任交由燕家負責。”

顧長蕭上前一步扶錦歲上馬,他不喜歡看到燕九和歲歲相談甚歡的樣子,所以接話道:

“開春之後東海基地、明州港都要重建海港,正式開放海商貿易。”

錦歲大喜:“太好了!海商興盛,海軍也就興盛。”打小日子的時間快到了。

她又建議:“閩州港呢?”

顧長蕭搖頭:“暫時不開放閩州港,朕準備三年後再放南邊的海港。海軍不強盛之時,開放海港對當地反而是害。”

錦歲點頭道:“確實如此,若無強大的海軍護航,南方的沿海州城只會引來海盜和地方豪強的剝削。

但是我們得把南邊的海島守好,派重兵看守,把火藥投石機裝到船上,絕不能給海盜侵擾沿海百姓的機會。”

開放海禁是件大事,士族、商人看到的是海外極高的利潤,百姓看到的是更多的就業機會,趁農閑時進城找幾個月短工做。

漁民看到的是能隨船出海,掙更多的工錢。但朝廷就要考慮,沿海州城安全的問題,海上貿易海盜的問題等等。

錦歲之前說顧長蕭以後要用錢的地方更多,指的就是個這個,海軍幾乎是從零開始建起,官方的戰艦也是。所以開始時我們只能開放少量的港口,還要控制出海船隻。

等朝廷的戰艦強大到縱橫四海,那時就能開放沿海港口,還能把包括小日子外,一切歷史遺留問題全給解決了。

往東海基地的路也很好走,中途除了官方的一個驛站,還有燕家建的一個大客棧。因為這一片有燕家租得地種仙人掌,採收胭脂蟲和別的草藥。

這是十二孃的産業,但燕九和燕十一對妹妹的生意很是重視,哪怕胭脂齋的利潤燕九根本看不上,哪怕十二孃嫁到長安暫時不回來。

兩個哥哥也沒想過調離胭脂齋的骨幹,反而派更能幹的管事,替十二孃管著胭脂齋。也是替錦歲鬼掙錢,因為胭脂齋在北疆特別的火,而錦歲佔了胭脂齋四成的利潤。

說來慚愧,她已經很久沒給胭脂齋新的配方,至於利潤,她直接讓給北疆的流雲當經費,流雲負責救助在北疆的漢奴,還有照拂去北疆的商隊。

當一個地方有了客棧和工坊,那很快就有集市,然後漸漸就發展成了小鎮。

顧長蕭面上不顯,卻不時低問錦歲:“上次來往基地的路上都無人煙,如今怎麼這麼多人?”

錦歲指指那些麥田:“一些難民來這邊開荒,這邊的沙地種的番茄和瓜果特別香,屯田營也來開荒。再往前就是基地的工坊和鹽田,人一多就興盛起來。”

顧長蕭大為驚嘆:“這才多久,我都快不認識路了。歲歲真的很厲害,邊城交到你手裡,幾年之內必成天下第一富裕之城。”

錦歲忙道:“你別誇我,這是程榆的功勞。他說早晚要開放海禁,東海基地得早點發展起來。他還把一些海外緊俏商品的工坊,安排在這裡。”

“看,那邊準備建的就是絲綢中轉倉庫,從蜀中和江南運來絲綢從這裡中轉出海。

那邊的是紡織作坊,從北疆買來棉花和羊兔毛,在這裡紡織成布,賣到海外利潤極高。

那邊另挖蓄水池的是造紙作坊,造紙對水汙染嚴重,不許汙水入江、河,特地重新挖塘引渠排汙。我們的紙都不用走太遠,高麗、倭國那邊都願意出高價買。”

說到這裡,錦歲想到一件趣事,笑問顧長蕭:“你知道高麗和倭國還喜歡咱們的什麼貨物嗎?”

顧長蕭見她笑的像只小狐貍,心一動,笑道:“莫非是琉璃?”

錦歲大贊:“陛下神機妙算啊!”

顧長蕭拱拱手:“好說好說,是老師教的好。”

兩人相視一望,都笑了起來。後面跟著他倆的人也都笑了,雖然聽不到陛下和準皇後在說什麼,但看他倆笑的那麼開心,就算一路挨凍也值了。

唯有燕九,他不時看一眼錦歲的背影,腦海中浮現那一晚兩人挑燈夜談三十六計,並且約下改日再秉燭而談的約定,可惜,這個約定永遠都不會實現了。

“高麗人是真的很喜歡琉璃,已經遠勝北疆人了。倭人也差不多,唉,你說以後咱們去打倭人,會不會從他們國庫裡搬回一船的琉璃啊?”

“對了,之前聽燕家主說倭盜在閩州沿海劫掠,咱們的海軍建成,一定要去駐守閩州。聽說那裡祭祀成風,也要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