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淩父淩母的葬禮(第2/3頁)
章節報錯
實在有冥頑不靈的,李恆只能把蔣南勝也給拉過來,讓他把刀疤一展示,好嘛,再冥頑不靈的也老實了。
還有那個斷了一指的官員,他的存在就更有用了,只要他把手一伸,哪怕是在心裡罵錦歲的官員,聲音也要放小點,生怕被這個‘瘋女人’聽到。
他們提前來邊城,因為陛下在長安殺瘋了,生怕不小心沾到自身。沒想到來邊城卻是受另一種折磨!
以後的官場,不好混了啊!
十月底的時候,淩爺爺和錦安帶著淩父淩母的棺槨回來了,因為帶著棺槨路上才走得這麼慢。
除此之外,淩爺爺還在洛城‘收編’了幾個小道觀,近百個道士同來邊城。
淩父淩母的葬禮舉行的不算隆重,只有淩家三人,還有邊城的一些老官員舊友。長安新來的官員,錦歲是一個都沒讓他們參加。
夫妻合葬於一穴,錦安和錦歲扶棺,淩爺爺親手為兒子和兒媳刻得碑。
葬禮結束後,淩爺爺堅持不再回淩府住,說早點把淩府給朝廷規劃國都,我們一家就住道觀。
當然,錦歲因職務之便,還得住在淩府。
道觀才建好三分之一,住處很簡陋,錦歲不同意。這次長安行,阿爺消瘦了很多,頭發全白了。
她還想給阿爺好好補補身子,不住一起怎麼行?
淩爺爺輕嘆一聲說:“我只是想陪陪你父親,唉,我這個爹做的不合格,從小到大,就沒陪過他。
至於錦安,孝子守孝是應該的,我們又不是在你父母墳前搭棚簡居。這道觀人多,住處也不錯。
歲歲就別勸了,讓我們住到滿五七吧!”
滿五七就是三十五天,那時候道觀都落成一半,阿爺更不會離開了。
錦歲不再相勸,而是搬來和阿爺錦安一起住。至於城中之事,有程榆在,她每日也會回王府一趟接見官員。
為父母守墳這事,錦安比她虔誠多了。
長安一行,這孩子好像突然長高了一大截,儼然是個大小夥。
他雖然滿目悲傷,但錦歲能看到屬於孩子的平靜,而不是像之前那樣,總是帶著成年人才有的重責。
父母安葬,也了去錦安一樁心事。
姐弟倆經常在墳前一坐就是半天,錦安是跪著的,但錦歲總是拉他坐:“放心,爹孃才不會因為咱們沒長跪生氣呢!
咱們坐在這裡陪他們,他們就很高興。你還在長身體,久跪會跪傷腿,不利於練武。”
道觀很熱鬧,但墳區很安靜,姐弟倆靠在一起,默默地看著碑,或是看著雲,錦安哭的時候,錦歲就扭過臉假裝沒看到。
等他哭完,她再拿紙巾和能量棒給他。
“不能吃葷。”
“這是素!只有糖和豎果,吃點吧,不然心苦嘴也苦。真是的,你小小年紀,怎麼比阿爺的暮氣還重。”
錦安低聲道:“如果爹孃還活著該多好!在邊城,他們一定會很開心。”
錦歲揉揉他的頭:“那我們就替爹孃好好活著!對了,父親的案子查清了嗎?”
錦安點頭:“陛下親自審的,父親是察覺到所轄縣裡的山中,有一夥山匪藏馬和兵器,他上報之後,上面不許他查。
但那夥山匪搶了民女,父親一時氣憤不過,親自帶衙役去追查,並且再次將此事上報到京兆府。
剛巧那時陛下視察京兆府,聽聞此案,就派兵協助縣裡剿匪。只是那時候大家都不知道,這根本不是山匪,而是譽王黨藏的兵馬。
也是因為此事被捅破,譽王黨才兵行險招,陷害陛下謀反。而父親什麼都不知情,就被譽王黨打為陛下同黨……”
錦歲輕嘆一聲,她自己沒見過淩父,而原主跟淩父相處的時間也不多。但看淩爺爺的性格,不難猜到,淩父也是個端方君子。
偏偏他又是個沒後臺的小官,這樣的人物在京城那個虎狼窩裡,隨便一個大人物露個爪子,就能把你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