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顧長蕭登基

甚至戰亂還未涉及長安,在城郊就打完了。

但凡看過兩軍對戰場面的人,都明白這場本應該是虎狼之爭的大戰,為何變成單方面捱打。

因為邊城的武器太厲害了!天上飛的七彩巨球,河上燒的魚油,能打入敵軍內部爆炸的火藥。

即便是刀劍甲冑,邊城軍用的都是精鐵所制的刀劍,一刀能將敵人的刀砍為兩斷。

邊城的甲冑箭射不入,刀砍無痕。

更重要的是軍心,邊城全軍同心,勢如破竹。

譽王這邊軍心早就散了,沈國公一直說著利益一體計程車族,人家沒有想降戾王,但卻在計劃逃離。

他們根本無心應戰,只想保命。只要逃回自己的老家,甚至南下,都有一線生機。

真的拼死保住譽王的也就沈國公一人而已,連林家都想逃,因為只有他才是跟譽王利益完全捆綁的。

還有被譽王黨完全放棄的——民意,在他們看來,民意根本無足輕重。可全長安的百姓,都支援戾王。

還有那些沒有逃走的小士族、官員、權貴,他們經過胡人的折磨,是戾王救了他們。

可以說,就算顧長蕭沒有出長安,在長安城中坐等譽王的大軍前來。

他也不會敗,整個長安城,已經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根本不會發生如譽王所想,只要他一回城,一聲令下,城門就會開啟歡迎他這個真正的儲君回來。

譽王要是逃入蜀中,可能要費些功夫才能殺了他。不是說殺不了他,就算他在蜀中立國也一樣,黑羽軍照樣能殺到蜀中去。

可惜他在沈國公的引導下,太自大,太驕傲,太自以為是,就這樣都沒回過神,連敗是怎麼敗的都沒反應過來,就被寒星殺了。

甚至沈國公連喊出‘戾王殺弟’想道德綁架的時間都沒有。

譽王一死,很多士族都隨之投降,直到這時大家才驚覺,戾王的手段跟過去不同了。

若是太子時期的行事風格,他一定會接受這些人的投降,以大局為重,盡量不引發更大的內亂。

但現在,底層的兵、吏投降,他接受了。可大士族正支一系,全部被他以謀逆罪,和棄城不抗敵之罪給殺了。

當然也有士族因此立即造反,想聯手逃離,打是打不過的,眼下只求脫逃。

結果全被寒星帶兵剿滅了,試圖逃走的不光正支一系被殺,連全族都被殺。

如此一來,有想逃計程車族,族中旁枝聽聞還會去密報。

總之,接下來一個月,長安城菜市口每天都有人被斬。在邊城還未推行的土改,在長安用一種極暴戾的手段推行了。

戾王一邊給皇帝下葬,一邊收回士族的土地,凡是胡人攻城棄城而逃計程車族、權貴、官員他們的土地統統回收為國有,再以縣、鎮、鄉的結構組織,分發給百姓。

農籍百姓不多,則將之前的佃民由奴籍改為農籍,還有一些工籍也可趁機改為農籍。還有非佃戶的奴籍則開放其贖身條件,同樣能改農籍分得土地。

因為暫時只在長安推行土改,給各地士族一種‘長安連續發生外敵入侵和內亂,戾王不得不進行土改’的錯覺。

地方士族雖然百般派人打聽,但還沒有造反的。

當然,有造反的顧長蕭也不怕,目前黑羽營的軍事行力,還有錦歲大批次武器供給,誰造反都能震壓。

顧長蕭只是不想內亂太久,因為會死很多百姓。都是他的子民,死一個他都心疼。

黑虎去追敵一直沒回來,西北邊關傳來訊息,黑虎將軍一路追出玉門關,救回數萬被搶走為奴的百姓,目前由西北軍往長安送回。

但黑虎將軍在西北邊關得到補給之後,繼續追敵,大有追到胡人老窩,蕩平西域三十六國的氣勢。

顧長蕭立即給錦歲寫信,讓從邊城給黑虎送一批物資,再送一批援軍。只要黑虎想追就追,攪得西域天翻地覆都沒關系。

這一次一定要打斷胡人脊骨,讓他們百年都不敢踏入大夏一步!

顧長蕭很慶幸追敵的是黑虎不是寒星,因為寒星知道進退,還會衡量別的因素。但咱們黑虎不會,他就一股執念,一根筋。

一定要殺光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