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經不再嫌那本書髒,從頭到尾仔細翻一遍,當她看到書頁的空白地方,標有孩童學識字時才會標的注音。

沒錯,古代也有注音的,只是跟後世的拼音不同。是用反切法來注,像‘醜’,就會標個吃加藕。

錦歲心一動,這本書是魏主薄送給他女兒的,肯定是英娘這個小姑娘注得音。

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魏主薄真的出了事,逃不出來。他盡全力讓一個人逃走,肯定是送女兒逃走!

然後告訴她,往北走,到邊城,找戾王。

錦歲只覺眼睛酸酸的,心裡堵得難受。她太大意了,早在北疆使團到長安之時,就應該讓霍子安提前把魏主薄保護起來。

譽王如果想找顧長蕭的麻煩,肯定是先找跟邊城親近的官員。

魏英娘有多大來著?她竟然從來沒有認真問過,魏主薄說起女兒,一會是牙牙學語的幼童,一會是貼心的小棉襖。

總之沒超過十歲,未滿十歲的女孩子,從長安一路到邊城,要吃多少苦頭錦歲太清楚了。

她是用急行軍的速度趕得路,路上在驛站歇了一夜,翌日傍晚跟顧長蕭彙合了。

顧長蕭也是一驚:“歲歲怎麼來了?”

錦歲把那書拿給他看:“找到人了嗎?”

“沒有,還在排查。”

幾萬人呢,排查也需要時間。

錦歲忙道:“先查孩子,不滿十歲的女童。”

光說查女童,極易引起百姓恐慌,說不定還會以為是官方要賣了女孩子。

這年頭百姓對官府的信任度可不高,因為很多地方都是官府和士族相護,剝削百姓的。

她心生一計:“這樣好了,我來搭個糖水棚,只許婦孺來領糖水。”

紅糖紅棗生薑茶,天氣寒冷的時候最適合喝了,她又拿了一堆能量棒,每個孩子發一根。

護衛幫忙維護秩序,她選了幾十個婦人來煮糖水,粥棚旁邊加個姜水棚。

一聽只有婦孺能去領了喝,百姓倒也沒太多意見,雖然有人埋怨幾句,大家都很冷,憑什麼只給婦孺喝?

但很快就被其他人打斷:“從進入燕地,一天兩碗粥可沒少,王爺接管咱們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就少說兩句吧!

真去跟女人孩子搶吃的?”

“那之前大戶要人去做佃戶,王爺為啥不同意?”

“你聾了啊?沒聽說嗎?王爺去年來的時候,還有士族拿活人殉葬!

他說是當佃戶,現場的房子田地給你,誰知道是真是假?

咱們到邊城當平民不好嗎?憑啥要給士族當奴?”

……

四周的議論聲雖小,但錦歲還是聽到幾耳,問顧長蕭:“你沒跟百姓說,到邊城會分田地分宅基地嗎?”

顧長蕭輕嘆一聲:“說了,可他們半信半疑。”

他又感嘆一句:“在騙百姓這件事上,士族更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