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邊城是什麼樣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錦安欲哭無淚,可他沒想退縮,他只恨自己長的太慢,要是他再大幾歲,一定不讓姐姐受這麼大的委屈。
路上幾乎沒怎麼停,頂多馬累了跑慢一點。錦歲中途接替阿爺駕車,阿爺躺進車廂就發出呼嚕聲。
老人家太累了,昨夜幾乎一夜沒睡,把跟他從山裡出來的流民都安置了一番。
風雖然還沒有像刀子一樣,但吹到臉上也是生痛。
錦歲覺得她的眼睛發燙,戴著阿爺的厚帽子,把帽沿下拉,再把脖子上的圍巾上提,又把實驗室的護目鏡戴上,這才好受點。
天黑的太早,出了邊城也沒路燈,馬提燈那點光,根本不敢走夜路。
已經到了燕州郊外,錦歲不擔心別人,就怕鄭芸追上來找茬,再就是燕九追來。
她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燕九,那感覺就像,你才拒絕了一個高薪挖你牆角的大老闆,結果再次見面你在天橋乞討。
不說大老闆笑不笑你,你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笑話啊!
幸運的是,錦歲發現往來邊城的馬車挺多的,她的車轍印很快就被覆蓋了。
不敢去找驛站之類的地方過夜,想找個遮風的小樹林,祖孫三人在車廂裡擠一夜也暖和。
卻看到小樹林裡已經燃起了數個篝火堆,有好幾十人聚在這裡過夜。
掃一看便知,都是平民百姓,有人挑貨郎,一看到新人加入,立即將自己的貨物拉到身邊,警惕地看著錦歲。
還有一家幾口的,有老有小,最小的孩子才三、四歲,好奇地打量著錦歲。呃,主要是看她牽的馬。
被她母親一把抱過去,生怕沖撞了‘貴人’。在百姓眼中,有一匹高頭大馬拉車的就是貴人。
錦歲喚醒淩爺爺,跟普通人溝通阿爺最擅長,並且她擔心有人認出自己。
把圍巾又往上拉了拉,先把車拉到空地處,再解馬去喂水喂草料。
這是匹從戰場上退下的黃驃馬,腳受了傷,不能上戰場但當拉車馬算是委屈它了。
錦歲往大黃的水裡倒了瓶葡萄糖,補補能量。
草料也多抓了幾把好豆料,小聲安慰道:“等咱們離開燕地,就讓你慢慢走。”
阿爺在車廂裡伸個懶腰下車,很有東北老鄉的風範,自來熟地笑問:
“哎呀,老夫還擔心晚上就咱祖孫三個,遇到狼咋個辦?沒想到有這麼多鄉親在啊!”
淩爺爺已經脫了道袍,祖孫三個商量好的,不再以道士的身份趕路,因為那樣太顯眼了。
阿爺這樣一問,立即有年長的接話:“驛站我們這樣的人家住不起,只能露宿荒野。老爺咋不住驛站?”
淩爺爺嘿一聲,跑到人家篝火堆上烤火:“我算啥老爺!一天兩頓幹的都吃不起。
這車和馬都是租的,哪裡有錢住驛站哦!”
這話讓眾人感同身受,見車上沒有大人,只有一個少年和孩子,都放鬆警惕,聊了起來。
錦歲一邊聽著阿爺那裡的動靜,一邊和錦安升火。一個婦人還好心送了一團引火的枯草,錦歲當然不敢拿煤爐出來用。
就近拾了些柴,把吊鍋架上,準備煮個簡單的晚餐。
歸功於阿爺準備的充足,他把雜燴食肆的底料裝了一鍋,如今天冷,雖然沒上凍,但吃個三天是沒問題的。
舀一勺加水一熬就是個簡單的湯,再把大餅複烤一下,往湯鍋裡一泡,妥妥的中原美味。
祖孫三人最大的優點就是,都吃過苦,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也不難。
包括小錦安,對這個晚餐也很滿意。
不過錦歲悄悄給錦安加了餐,孩子長身體,趕路又累,得吃吃,在車廂裡讓他啃了兩塊熟牛肉。
外面人太多,得低調,吃餅喝湯已經比那些啃幹糧的百姓要強太多,你再吃肉就太引人矚目了。
湯鍋沸騰後,錦歲先盛了一碗讓錦安送給那個贈他們幹草的婦人,以示答謝,她帶著兩個孩子的。
阿爺坐回鍋前,已經把幾十人的資訊打聽的差不多,他別有深意地看一眼錦歲,眼神中有驕傲,還有心疼,低聲道:
“都是去邊城的。”
錦安詫異地問:“去邊城做什麼?”
淩爺爺笑呵呵地說:“燕地十六州都傳遍了,戾王照撫流民,邊城缺人手,能找到活幹。就算找不到,王爺也不會讓他們餓死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