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和顧長蕭的東海之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恆最怕什麼?怕燕州動蕩,怕戾王告狀,怕他袒護士族的事被放在明面上,朝廷一問責,他別說想調回長安,丟官丟命都有可能。
錦歲便給他一個機會,那就是邊城打韃子那一戰,將李恆的名字也寫到戰功簿上。
李牧州是全力支援邊城這一戰的,戰前為邊城籌備物資,不惜得罪燕州士族。給邊城調兵遣將,調了三千燕州軍。
戰後又幫著救援、追拿逃兵、抓拿作戰的鄭家……
沒錯,嘴是上下兩張皮,正反都能說。
錦歲拿著寫好的軍功薄給李恆看,直接問:“你簽不簽?”
那一刻她都能感覺到李恆的猶豫和痛苦,不簽,送上門的政績軍功你不要。
你在燕州幾年都沒立下啥大功,這一次戾王是半潑天之功送上門。
就像餓了多日,人家把飯送到嘴邊,你張口就能吃,你張不張?
但是這個名一簽,那你從此就跟戾王是一條船上的,不光在燕地士族看來,你是戾王的人。朝廷那邊也這麼認定了。
難道你能去跟譽王、皇後一派解釋,你不是真心要幫戾王,是被逼無奈的?
你猜他們信不信?
李恆當時是哭著問戾王:“王爺為什麼不能放過我?我還有一年,就能調走了啊!”
錦歲拍拍他的肩膀,真誠地笑道:
“因為本王對李州牧一見如故,我捨不得你走啊!再調一個州牧來,不像李州牧這麼能幹怎麼辦?”
李恆懇求地問:“我不簽,王爺會如何?”
錦歲指著燕州軍三個字:
“不如何,只會如實上報,燕州軍全員做逃兵,這些年朝廷給燕州軍的軍餉,也不知都用在哪裡了?該不會是在李大人的銀庫裡吧?”
她又指著鄭芸二字:“鄭家拿活人殉葬,鄭芸能在燕州城閉城期間逃離,該不會是李大人縱容的吧?”
李恆猛地高聲打斷她:“我簽!我簽還不成嘛!”
錦歲親自給他取筆研墨,笑道:
“以後邊城就靠李大人關照了,這路咱們快點修啊,軍餉軍資什麼的,別讓本王催,你多往朝廷催催。”
“對了,邊城的商貿一直沒開啟,李大人幫幫忙,燕州的商人多讓他們往邊城跑跑。”
……
顧長蕭問她為什麼這樣送政績留李恆時,她沒正面回答,而是給他講了個小故事。
“兩軍交戰時,敵人箭樓上的弓箭手,準頭很差,十箭有九箭落空。”
“而我們的弓箭手是能將其一箭斃命的,你說這個時候我們要不要將對方斃命?”
顧長蕭瞬間心領神會:“當然不能將其斃命!殺了這個不中用的,敵人派上一個神箭手,我軍死傷更重。”
錦歲嘿嘿一笑:“所以咱們千萬不能讓李恆調離,他這個燕州牧要做的穩,做的長久,於咱們邊城才有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