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本書單獨陳列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想汙染到其他書籍,雖然嚴格意義上其它書也算不上多正經。

【迷思】上星網看過關於這本書的評價,清一色的差評。

“麥艾斯,麥艾斯!”

“由於我那個閱讀速度過快........”

“我承認作者你的上限是很高,但你的下限更是一騎絕塵。”

“每日一問:作者還沒被雲騎軍,家族,公司,天才俱樂部,星河獵手,開拓者搞死嗎?”

“我是歷史學家,這就是史!這就是史啊!”

..........

說出來可能很荒謬,【神秘】望向不遠處的年輕人。

對方手邊攤開一本厚厚的史書,書頁已經泛黃,被翻得皺皺巴巴,標簽筆記更是密密麻麻。

這個寫著離譜荒謬狗血劇情的三流小說家,居然是一個極端的邏輯怪。

所有的劇情都出自史實,嚴絲合縫,邏輯自洽。

起初,祂只是覺得對方很適合虛構史學家那一群人,畢竟他們要費盡心力編造混淆銀河的歷史,而這家夥哪怕寫著正確的歷史,也像拿著一把巨大的錘子,獰笑著把人砸個頭暈眼花,分不清東西南北。

“所以,呼雷真的是賣鈎子才在幽囚獄活了下來嗎?”

“樓上,少看點構史學家的垃圾小說。”

“其實也不一定是假的,配的那副幽囚獄某個部分的插圖,和實地一模一樣,說不定人真是內部人員。”

“樓上已經沒救了,拖出去埋了吧。”

星網上,總有人糾結文章劇情的真假,爭吵著附帶連結背後文獻的正確性。

螢幕幽幽的藍光映亮一雙黑色的眼眸,你眯起眼,愉快地哼唱出聲。

就是這樣,來爭吵,來質疑,來探尋。

替我糾正歷史的謬誤,補全遺落的過往,繞開迷思降下的思想之霧和感官之雨,點亮殘缺的歷史拼圖。

當一千人裡有一百個因為小說對歷史起了興趣,一百個人有十個人願意去了解,這十個人中又有一個能察覺真相,那你就很快可以看見缺失的內容了。

除開狂熱的愛好者和歷史學家,對於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態度,大部分人僅僅在書本上簡單的瞭解過。

在試捲上見到銀河的歷史和耳熟能詳的名字,也僅是隨意一眼看過。

他們從不會主動去探尋,因為那與他們的生活無關。

這樣可不行,滑鼠指標落在置頂聯系人的頭像之上。

無盡的螺旋階梯,彩色的顏料像流淌的血液,那是被剖開挖出,被刻意扭曲的大腦流出的鮮血。

祂曾問過你為寫小說得初心是什麼。

你是怎麼回答的?

啊,想起來了。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你在圖書館看書,《銀河通史》。

大片大片的空白和謬誤。

你合上了書,點開了小說網站,註冊了小說作者。

你是一個極端的完結黨,你討厭斷章和一切未完結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