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兩手拍在同一個造型上,右腳勾住剛才的起步點,左腳伸到上方的一個小蛋糕處,然後把膝蓋送到了兩手所在的造型上,固定成一個kneebar。

kneebar被稱作膝擋或膝鎖,利用膝蓋、大腿內側和腳固定成類似撬棒一樣的東西,透過把這處部位固定在巖點間,讓身體其它部位解放出來,或者放鬆一下,或者用上半身尋找下一個出口。

kneebar作為高階的技巧,看著很帥,做起來也一點都不簡單。它的重點在於找到合適的位置和角度來放置膝蓋和腳,讓膝蓋和大腿向內擠壓巖點,而腳抵住巖點給一個反向的力來形成對抗。這個位置如果找不準,會導致膝蓋受力過多,有可能硌到膝蓋骨、韌帶或者膝蓋外側的肌腱,甚至可能導致膝蓋發力角度歪斜造成扭傷。

這個動作即使在頂級的世界比賽中,也不是每天都能見到的。

而飛羽更是在此基礎上,直接為觀眾貢獻了一個漂亮的360度膝鎖。

“360 kneebar!”主持人的驚呼響徹全場,也在場外寬闊的沙灘上響起。

只見飛羽左腿從大腿和膝蓋到小腿與腳都固定在兩個造型間,右腿騰空,雙手輕輕一推,整個身體旋轉180度,騰空的右腿跟著身體轉動也劃了180度。從頭到腳,畫出一個完美的360度圓。

她就這樣從頭朝下轉成了頭朝上,並且穩穩的控在更上方的蛋糕上。

“漂亮!”潘指導下意識喊出了口。

小潘教練更是激動的跳了起來!但看到攝像機正對著中國隊教練席拍,他趕緊收攏表情。

飛羽在過去的訓練中曾經專項練過kneebar,但從沒有線上路攀爬裡用過。小潘教練知曉她的實力,但也沒想過她能在奧運會半決賽的現場做出這麼行雲流水的版本。

而做出這個驚人動作的選手本人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剛才的這幾秒,今後會在全世界的社交媒體上被一遍遍的播放,讓觀眾們留下千萬條的贊譽。

她只是繼續攀爬,在全場還為360 kneebar驚嘆之時,她已經快速在幾個蛋糕間倒腳讓自己站穩,然後用腳替換手,把身體送到了更高處,兩手交叉握在距離top最近的豎立造型上。然後兩手交替向上慢慢移動,帶動身體緩緩向上。

來到這裡,只需要最後拍住左上方的top點並控制住就可以完攀,但飛羽已經感到吃力。

原因無他,這個豎立造型太難抓,兩手的手指和手腕已經用力到了極限,但還是覺得自己隨時可能脫手掉下來。

需要想辦法讓兩手的壓力減輕,需要向胳膊借力。

向胳膊借力來減輕手上的壓力,對攀巖選手來說是過於日常的操作,早已融入呼吸之間,最基本的就是在向上攀爬的間隙盡量身體下墜雙臂伸直,而不是彎曲肘部鎖緊雙臂。

這是因為當雙臂彎曲鎖緊時,發力的部位是手指和小臂的肌肉。但若伸直雙臂身體下墜時,對肌肉發力的需求瞬間變小,反而更多是靠肩部、手腕和指節的關節來控制。

現在,飛羽也可以用同樣的思路,只是並非重心下墜,而是重心左移。

她低頭看向左腳,左腳周圍還有另外兩個蛋糕造型,都是潛在的腳點。她抬起左腳在這兩個造型上嘗試,最終找到一處可以踩穩左腳的點,然後她把右腳踝貼向巖壁,推動臀部向左移動,進而整個重心都移到了左邊。

當移到無法繼續左移時,她拉直雙臂,依靠兩肩的關節形成有力的控制,兩手的壓力瞬間減輕。她趁機又沿著豎立造型把兩隻手交替著往上又送了一點距離。

但也只能送到這裡了,再往上靠手不好控制住豎立造型,只能最後搏一把,右手繼續捏緊造型的同時勇敢起跳,然後左手用盡全力拍住top。

拍住的一瞬間,她立刻抬起左腳蹬牆,把自己撐離牆面,讓左手可以更穩的控住。她成功了!

觀眾沸騰了!

這條線,在飛羽之前沒有人完攀,而她又一次做到了!

比賽到現在,所有人都意識到,賽前的所謂奪冠熱門預測,漏掉了一個絕對不該漏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