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沒有,我不是那個意思。”許知瀾正色,“咱們一起訓練這一個多月,我看得出來你力量絕對不差,在當今女子選手裡排得上前十。但你會收著力,盡量用頭腦和技巧,只在不得不用蠻力的時候才用力。我覺得這是很聰明的辦法。”

被認真表揚的飛羽有些臉紅,忙岔開話題:“看,張禮卿開始第四條線了。”

前面三條線都是單色,這條直接出現了三種顏色。從定線員的角度,在一條攀石線上同時選三種顏色,絕對不單純是為了好看,而是包含了明確的資訊。

仔細看,這條線用了黑色的造型和巖點代表精細位置,包括兩個只能容納兩根指頭的指洞,一個幾乎是毫米級的小捏點,還有一個凹陷月牙形狀的縱向造型。綠色代表大塊但表面光滑的造型。白色則用來做視覺區分。

起步點的左手要放在一個極小的指洞內,然後透過擺蕩將自己動態甩到右上方遠處的另一個指洞。這要求甩過去之後右手的中指和無名指能精準的插進指洞裡。如果不能準確入洞,手指必然會撞到洞口,輕則疼痛重則受傷。

張禮卿第一次撞到了手指,下來後休整了將近30秒。但手指似乎疼痛明顯,再次嘗試時他明顯不敢伸出手指,最終時間結束,不得不放棄第四條線。

華愚做為大賽經驗豐富的老將,在這條線上經驗明顯豐富一些。他一眼就看出這裡對精準度的要求,所以在第一個指洞到第二個指洞間的動態明顯控制了速度,這樣在手接近第二個指洞時,他的身體動作幅度很小,有充分的時間看準然後伸手指,先保住了5分。

但緊接著的小捏點再一次給手指帶來了壓力,他在這裡因為沒有捏住又摔了下來。

第三次嘗試,終於過了小捏點,拿到10分。但通往最後25分top點中途的那個凹陷月牙,又一次讓他的手指不堪重負,最後不得不看著時間結束。

四條攀石線路結束後,華愚排名18,暫時安全。但張禮卿排名30開外,要想進入半決賽,他需要在下午的難度賽上盡可能多拿分。

攀石結束後是男子速度賽預賽。預賽一共4輪,選手們分為1、2、3、4四組,第一輪四組對應爬a、b、c、d四條道,第二輪集體右移,分別爬b、c、d、a四條道。

以此類推,第三輪四組分別爬c、d、a、101nove.道。以此確保每名選手每條道各爬一次。

而每一組有16人,意味著比完一輪需要16次。比完四輪需要64次。假設每一次前後耗時2分鐘,那比完全部64次就需要128分鐘,整整兩個小時還多。

怪不得前一天孫麗和張曉曼說心累。讓觀眾看64次速度攀巖,觀眾也有點累吧。

果然,觀眾席上出現松動,再加上時間剛過正午,陽光正強,有些觀眾暫時離場休整,有些觀眾開始交頭接耳或是刷手機。比賽現場的主持人使勁渾身解數想維持場子的暖熱,但並沒有太大效果。

飛羽也因為明顯變熱的天氣感到煩悶。

身前的孫麗和張曉曼體貼的說:“你們先回去休整吧,明天的半決賽你們得保持好狀態,我們在這裡觀戰就行。”

飛羽和許知瀾明確拒絕。前一天她們比賽時,男選手都在臺下助陣一整天,今天她們也要給予同樣的支援。不分晝夜速度還是全能,不分男隊還是女隊,大家是隊友,大家都會毫無保留的給予支援。

隨著比賽的持續進行和天氣的持續灼熱,觀眾席和教練席上都出現倦怠,但每當中國隊的楚鵬或鄧無雙出場時,教練席上都會響起洪亮的、來自多個人的加油助威。

而呼應這些加油助威的,是從觀眾席各個角度傳來的同樣的加油聲。

“加油!”

“楚鵬必勝!”

“鄧無雙加油!”

“賽場爭鋒,天下無雙!”

“楚鵬展翅,一飛沖天!”

這些吶喊聲多來自當地的留學生,有的位置離速度道很近,有的較遠,但無論距離,這些聲音都能精準抵達運動員的耳中。

這助威聲,伴隨著兩人堅毅的眼神,將他們成功送入下一輪。

速度賽預賽結束後,場間休息半小時,在下午3點時開始了難度道的比賽。

在這條道上,張禮卿因為上午手指的傷沒有好轉影響了發揮,遺憾線上路中段沖墜,沒能進入半決賽。

華愚做為我國唯一一名兩項全能男子選手,晉級半決賽。

比賽結束後,女子選手們沒來得及和男隊員彙合,便先自己前往奧運村附近專門開放給運動員的攀巖練習館。男子選手落下一名沒有晉級下一輪,這讓每個人心中都憋了一股氣。

四名女子,想用明天的全勝,為隊伍出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