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一共兩天,賽程極為緊張。按照時間順序,第一天上午依次為女子組速度賽預賽、男女組攀石賽預賽,一個小時的午休後,下午是女子組速度賽決賽,和男女組難度賽預賽。

第二天上午是男子組速度賽預賽、男女組攀石賽決賽,下午則是男子組速度賽決賽,以及男女組難度賽決賽。

飛羽等待出場期間,在後臺聽到無數次觀眾的驚呼、掌聲與扼腕。透過她例行的熱身與小肌肉群喚醒程式來感知時間的流逝。

終於,攀石賽的第一條線路接近結束,女子選手只剩她一人。

她跟著工作人員的指引,站到了攀石區。

攀石區高度不足5米,但佔地卻最大,足有50米長,分為男女兩組獨立的牆面,下方鋪了厚厚的墊子。

飛羽深呼吸,遮蔽了一切外界幹擾,連響徹全場的音樂聲都遮蔽身外,專注的抬頭觀察第一條線路。

攀石賽每場有4條線路,其風格分別為平衡線、能力力量線、身體協調發力動態線、以及對運動員思考能力和技巧考驗極高的複雜線。每一條線有25分,對應分數的巖點都會專門標出,分別是5分、10分和25分點。4條線路總計100分。

所有選手要先按順序共同挑戰第一條線路。結束後再按照同樣順序共同挑戰第二條線路,依次攀完全部4條線路。

15秒的準備時間,飛羽快速讀出眼前的線路題目。

這是一條平衡線,顧名思義考驗選手的平衡能力,只有5個點,間距不大且規律向上,但問題在於,5個點裡有4個是臭名昭著的sab,還有一個點只有螺絲釘大小。

sab斜面點,簡言之就是雖然是大凸起的點,但凸起的過於平滑,而且相交線角度很大,導致手抓抓不穩,腳踩也踩不住,基本上去就會滑下來。

飛羽立刻get定線員的意圖,在腦內快速彩排一遍。接著她在手上拍拍鎂粉,又左右手交叉摸了左右腳鞋底,便開始助跑。

接近起點時,她原地雙腳起跳,膝蓋用力上提,像蹲立的蜘蛛俠一樣雙腳夾住起步腳點的上沿,並在兩腳剛碰到腳點的同時腹部微微向上發力,左手和右手迅速以“扒電梯門”的動作撐住上方的兩個手點,穩住了重心。左手get了5分。

雖然穩住了,但飛羽心知撐不了太久,因為她主要受力都在雙手,兩只腳幾乎只是虛虛的踩在腳點。她必須立刻進入下一個點。

假設飛羽的身體是一面表盤,此刻她的兩隻手正分別指向8和2,兩只腳踩在6,而下一個腳點則在3的平行遠處。若這時貿然出右腳去夠腳點,很可能會導致左腳踩空而跌落墊子。

幾乎只是一秒的思考,飛羽開始小心的變換手型。她先將更大的推力放在右手,然後趁機快速將左手推出,快速換成抓握的姿勢,使出吃奶的勁扒著手點上方的凸起線,並順勢拉起雙腿,右腳蹬牆,左腳沿著牆壁一下下的蹭到剛才的左手手點上,趕在左手終於脫落滑下來之前撐住了左腳。

觀眾席響起一陣驚呼。

這是個勉強可以調整的姿勢,她迅速將左手伸到後腰掛著的鎂粉袋裡抓了把鎂粉,去掉手上的汗並增加摩擦力,接著左手回到剛才起點時的撐住姿勢,將右手以同樣方法換成抓握,並快速準確的伸出右腳,踩在下一個只有螺絲釘大小的腳點上。10分get。

接下來只要站起身,兩手在11點方向延長線上的top點合握,就可以拿到25分。

但這一點也不容易,因為此時飛羽的重心和上半身都向□□,左腳和左手的位置也接近,而右腳卻在遠處大開。如果這時嘗試直接站起並且左手向左上方伸,很可能失去對重心的控制跌落下來。

這就是平衡線的惡魔之處。

此時在巖壁上觀察,飛羽看到top點在相交線的上方有一個極小的手點,因為角度問題在墊子上時無法看到。

看來重點是夠到那個小手點。但問題是,貿然站起並出左手一定會摔下來。

一定還有辦法。飛羽快速和自己對話:深呼吸,想想看定線員在這裡的意圖是什麼。

對了!迷惑!

右腳此刻的腳點是迷惑選項!

本身就是很艱難才踩上的腳點,而且是5個點裡唯一一個不是sab的點,所以哪怕本身很小,運動員還是會下意識的依賴這個點。只要依賴,就必然無法到達top。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題目。

飛羽重新觀察兩隻手的手點,表面看是普通的sab,但右手在外側做了一個內收。

原來如此,飛羽當機立斷,將重心全部移到本就已經很累了的左手左腳,將右腳從10分點收回來,移到自己胸前蹬住牆。緊跟著她一個雙臂發力,將自己的身體向上甩去,左腳順勢登上了左手手點的頂部,沒有一刻停留,她以左腳為支點,整個身體向左上方的top點飛了出去!

觀眾們都停止了呼吸。連音樂聲都戛然而止。

左手抓住了!top點上的隱秘手點,飛羽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死死的扣住,全身的力量都掛在這三根手指上。

緊接著她右臂從下往上畫出一條美麗的弧線,右手也碰到了左手的位置,合手3秒。

這一刻,無數相機的閃光燈亮起。

飛羽,拿下了自己重返賽場的第一個25分。

也是整場女子攀石賽上的第一個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