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輪迴,自古以來就不缺乏話題。

無論是靈長類生靈,還是後天通靈之生物,都在討論,都在談及。

這可以說是一個終極命題,因為誰也不知道諸天萬靈在死後究竟會是怎麼一回事。

是就此消散,如“化作春泥更護花”,就此成為新生命所需的養料。

還是有看不見的魂靈,隱在現世的背面,等待著契機,就此投胎,輪迴往生。

或許,在修行者看來,後一種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無稽之談。

可在紅塵中,在諸般永珍糾纏的凡世裡,地府、陰間等各種傳說並不少。

只是有誰見過,有誰能證實?尤其以修行者的眼界來說,越是強大越是堅信,只有進化,而沒有所謂的轉生與其他。

當然,雖然說越是強大的修行者越是不信,但這並不就是說他們認為世間沒有“輪迴”這種體現了。

在諸王眼中,所謂的輪迴,更多的像是一段經歷,若是能夠跳脫出原本的生活軌跡,在另一條路途上開啟新的經歷,那就可以說是“輪迴”。

比如剎那的頓悟,人生陡然轉變,像是經歷了生死一般,大徹大悟,便是如此。

也比如闖入另一方世界,經歷種種,當再回歸原本的世界時,恍忽回首,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可以說是“輪迴”。

如此也有更顯然一點的,比如丟掉了一段歲月,自身迷失了,神遊太虛,最終找回自我時,不知誰是蝴蝶,亦可以說是“輪迴”。

只是這樣的輪迴很明顯和生死輪迴不一樣,故此“輪迴”或許算是一種道,卻並不能藉此解釋地府、陰間等各種傳說。

畢竟輪迴往生終究沒有例項。

不過,世上無絕對的事情。

有些王因自身道的原因,比如安瀾,見慣生死,從不信輪迴。

但也有些王因自身道的原因,比如俞陀看向的那位不朽之王,縱然見慣生死,也沒有堅信世間只有進化而沒有其他。

“輪迴路啊……”見被俞陀提及,這位不朽之王有些愣神,似是陷入到了回憶之中。

他未發跡前如普羅大眾一樣,也是從普通人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故此自然思考過生靈一旦死去,會是何種模樣。

是不是還有感知,還有來生;是不是生命並不止一種形態,跟陰陽一樣,生時是一種,死時則會變成下一種;是不是軀殼、神識等只是個載體,自我本就有生、死兩種變態,諸般不過驛站……

若是遵從大多數王的軌跡來說,以上種種會因為自身生命層次的進化而生出相同的認知,會趨近為統一的定理——人死如燈滅,諸王死後都為糞土,生死輪迴只是一種希冀,一種不甘的執念。

但在後續的成長中,他的經歷是特別的,故此沒有堅信這個統一的定理。

因為有個別體系的進化者從始至終就認定有生死輪迴的存在,且近乎有過實際的例子,而他算是親歷者,甚至因此曾改過路。

“葬士,是一個很特別的族群,也是迥異的進化體系,恆紀道友曾修過葬法,亦曾深入過葬界,不知可共享一二否?”有不朽之王出聲。

在此界,雖然諸王皆以繁榮為大任,但並不是所有資訊都是共享的,其中尤以成王之秘為最,這是共識。

因為無論是從大局出發,還是“明爭暗鬥”也罷,這都是必要的。

畢竟成王之秘可以說是“命門”,可以藉此尋到跟腳,進而有針對的設局,若是敵人知曉,那將是大難。

“恆紀道友,還請別多想,我等並非有其他想法,而是現在情況特殊,且也只是有目的地述說一二,若是涉及到關鍵,不說亦無妨。”俞陀也適時出聲。

“我知道諸位道友是沒有其他想法的,也明白現在情況特殊,只是雖然我和諸位的道不同,視界不同,但關於輪迴路,我所知也有限啊。”恆紀輕嘆,在場中或許數他研究“輪迴”最深,並突破成王,可真要說些什麼,比如輪迴路,他無從開口。

“恆紀道友,還請開口,即便所知有限,也許也會推演出意想不到的結論。”有不朽之王行上道友禮,在說話的同時也告知在此間事了後,會予以相應的補償。

“我並非是要索求什麼補償,諸位或許覺得‘誦我真名者,輪迴中見永生’這口號涉及到了生死輪迴,可真要算起來,倒是跟那六道的研究類似,並非是有實質的認定。”恆紀先是還禮,而後搖頭說道,“至於我所知的輪迴路……如果諸位想聽,也罷,那我就共享一二吧。”

“請。”諸王聞言,皆行上道友之禮,而後認真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