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村有著非常不錯的交通優勢,帝國在卡爾的治理下各個行省選帝侯都有著良好關係。

彼此努力協調,重新構建了西格瑪時期的帝國交通脈絡。

每一個帝國的大型城市都修建到了寬闊馬路,用石子鋪路的同時還清理了周邊森林。

除了大都市,一些位於交通要道的小城市也是修建了許多道路。

這些道路在平時有利於商隊的行走和運輸,保證了帝國境內的商業流動。

帝國不是巴託尼亞,農業稅幾乎養不活這麼龐大的行省軍隊,全靠商業稅來補貼。

如果說需要十枚金幣養活一個帝國劍士的話,其中八枚金幣都是商人協會花的。

除此之外,道路的修建也有利於帝國軍隊的調動和遠征。

若是沒有這些道路,帝國每額外多出一支部隊,那麼就總會發生一些額外的維護費開支,當然,軍需官和底層軍官們當然知道這筆錢去了什麼地方。

現在道路擴散,如同血管一般聯絡整個帝國,維護費相應的減少了不少,也給了溫德行軍帶來許多優勢。

相比較指揮一群大軍去打仗殺敵,更困難的還是如何指揮一支三千人的大軍行軍。

知道如何行軍的將軍才是好將軍。

雖說現在是在帝國境內,但是溫德已經開始了作戰模擬,按照計劃的派出偵察兵打探前路,免得被森林中潛伏的野獸人給伏擊。

同時在行軍的途中不斷更換訓練士兵們更換陣型,免得在遭遇戰的時候一字長蛇陣直接讓自己陷入到完全的被動之中。

士兵的伙食和糞便都得自己親自教他們該如何更好的處理。

這兩方面都容易被納垢給頂上,食物中毒和糞便治理不便輕則讓一半計程車兵失去戰鬥力,重則讓整個部隊全軍覆沒。

一個人冒險,行軍速度可以到達每天一百五十公里, 一支三千人的大軍,每天能夠走二十公里的都算是精銳。

溫德十分喜歡切換行軍模式, 要麼紮營, 要麼急行軍, 要麼恢復步行,這樣做的目的非常簡單, 若是一支部隊習慣了急行軍的訓練,潛移默化中都能增加自己的行軍速度。

當然,最後還是選擇在塔拉貝海姆城坐船前往貝克港。

水路運輸士兵要比陸路步行方便多了。

貝克港, 帝國能夠通水運的最北城市,港口十分繁忙,不斷接收著來自瑪麗恩堡的貨物、阿爾道夫的糧食以及努恩城的火藥槍炮。

走到這個港口已經是可以看到北方的要塞城牆,出自阿拉比建築師戰爭經濟學家之手,戍守住了帝國北方長達兩年時間。

可現在, 城牆已經是開始出現裂紋和破損, 哨塔上的石磚明顯換過三次, 足以見得諾斯卡人曾今甚至衝上過城牆。

這可是一個好訊息, 對於士兵來說,訓練一整年都沒有戰鬥一天得到的經驗多。

只有殺過人,見過血的兵,才是好兵。

戍守此處城牆的正是皇帝卡爾·弗蘭茲,若是此處失守,那麼貝克港這唯一一個補給城市也會被諾斯卡人給焚燬, 將會給帝國軍隊帶來強大的後勤壓力。

現在終於可以輪到卡爾稍微休息休息了,作為皇帝和指揮官,他不僅需要在指揮室中運籌帷幄,必要時候還得親自扛著蓋爾瑪拉茲去敲碎諾斯卡人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