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上兵伐謀,小明王: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第1/3頁)
章節報錯
浙江四大名士,雖然說文人相輕,但有時也是相敬的,尤其是其他三人對劉伯溫也都是佩服的,又都為同一地之人,互相之間自也都是認識。
元末三高士,則顯然要比浙江四大名士高一輩,年齡也顯得老了許多,卻是真正的前輩。
尤其是楊維楨更是大名鼎鼎,而又號鐵崖、鐵笛道人、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如今則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
朱斌卻記得原本就是朱元璋都請不動的,這一次竟也抵不住宣傳的攻勢,直接往金陵城來看看了,反正天下哪裡都是亂,既然這金陵城如此好,不如就去看看也無妨。
於是看過一段時間後,卻比劉伯溫、宋濂剛來還確定,這金陵城的確是不一樣!這位年輕的朱大帥似乎真的有帝王氣魄!
更尤其那幾乎每天都會響起的驚天雷,天下義軍誰能抵擋?那元廷又可能抵擋?
那劉福通在跟脫脫大戰,那張士誠坐山觀虎鬥又每日歌舞,卻沒有任何的長進,那徐壽輝雖然稱了帝,但卻似乎也跟那元順帝一樣被哈麻架空了。
這天下,卻已是一片大亂!原本三人想要歸隱,卻是看不到天下的希望,不管最後是誰得了天下,這天下只怕都好不到哪裡去。
然而不想真來了金陵城,三人卻也都不由被金陵城的景象給震驚住了,便就彷彿這裡是另一個世界一般,天下處處戰亂,竟只有金陵城是唯一的世外桃源之地。
而且那位朱大帥,即使沒有四處發兵,這兵馬卻也是每日愈增,短短時間就聚集了三十多萬!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王者!
並且這位朱大帥對百姓,也是真的善待,雖然偶有瑕疵,可正因為有瑕疵,才需要眾人的相助,需要清廉官員一起冶理天下!
這,已經很完美了!不能再完美了!
雖然三人不如劉伯溫的揣摩心裡精通,但三人的見識卻也都不差劉伯溫,同樣能一眼看透,這金陵城的朱大帥,怕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而且最後,這朱大帥也可以是一位好皇帝,甚至是一位千古一帝!
如果只是普通皇帝的話,三人還真就沒有興趣再效忠,但如果是一位可能的千古一帝,三人便也都忍不住想要再出了!
三人唯一沒看透的,卻也是跟宋濂一樣,以為是自己過來的,但其實卻是被暗中之人請來的,而沒有看到金陵城背後真正的高人!
於是眼見之下,劉伯溫、宋濂自都是認識楊維楨的,當然要說大名的話,劉伯溫雖然年輕,但卻絲毫不在三高士之下。
至於三高士,則都是在張士誠稱王后,直接避開張士誠隱居的,就是不為那鹽販子張士誠效力,然而不想眾人,竟都齊聚到了金陵城!而且還都撞到了一起。
按照年齡最大,中進士最早的自是楊維楨。
於是互相撞到一起眼見之下,也都不禁微微震驚複雜的施禮。
“景淵賢弟、三益賢弟,你二人竟也來了金陵?早知我等卻可以邀到一起。”
“景濂兄、伯溫兄?二位仁兄竟也來了?我以為景濂兄不會出世,伯溫兄也,所以便沒有邀請二位仁兄。”
同樣幾人也都趕忙再向楊維楨施禮。
“見過楊大人,不想大人竟也來了這金陵城。”
“伯溫賢弟也是鼎鼎大名,這二位為思復賢弟,宅之賢弟,我三人卻是一起為避那張士誠而隱居,最近聽說這金陵城,便想來看一看。
伯溫賢弟等也是來見朱大帥的?”
頓時葉琛、章溢也都是不禁微驚,趕忙上前施禮,竟是大名鼎鼎的三高士?避開那張士誠,竟也都來了金陵城?
而劉伯溫、宋濂則忍不住震驚不動聲色的:‘只怕三位也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被人請來的,還以為是自己過來的。
只是那朱大人不讓洩露身份,此事自己便也不多說。’
而想到朱斌竟然是朱元璋二哥朱重六的事情,而且還要隱居朝廷中做一個奸臣,兩人也都是不禁為未來的朝廷心驚肉跳。
劉伯溫也恭敬一禮:“正是。只是不想,竟會撞上諸位,看來朱大帥倒是真的天命所歸。”
錢惟善、陸居仁也點頭:“朱大帥不僅有王者氣度,對百姓卻還心懷仁義,那幾路義軍卻沒有一人能像朱大帥一般。
聽說那劉福通、張士誠、徐壽輝的義軍,卻都是一樣,沒佔領一地,卻都從不放過城裡計程車紳、世家名流,但朱大帥卻將天下百姓一視同仁。”
楊維楨也點點頭:“我也從未聽過如此的百姓定義,無論是天下計程車紳,還是世家名流,又或者是普通小民,哪怕就是街上的乞丐,他都是咱天下的百姓。
好一個百姓的定義啊,如此朱大帥在下自願意效犬馬之勞。”
宋濂也點頭:“當然,為禍百姓之人,無論他是普通之人,還是世家名流、士紳之家,便當都是天下的敵人,不僅是大帥的敵人,同樣是我們整個天下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