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全劇終(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沒問題,翁翁也不問你這是什麼武器,你能及時站出來保家衛國,翁翁就沒看錯你這小子。”
這天晚上,陳不二和他的兩百護衛在城牆旁邊一個徵調的旅館裡睡得很香很沉。
自從潼關開始,這一個月來,他幾乎就沒有好好睡過一個安穩覺,回到了汴梁,回到了他的家,這下睡得踏實了。
重點是,他已經有足夠的自信保衛汴梁了。
第二天,遼軍繼續來犯,今天他們也調整了策略。
因為北城牆地壇,有斥候來報,說那群殺神還在,所以北城是遠遠圍而不打。
今天耶律明將所有的投石機都準備在了東城牆,準備一鼓作氣要將東城牆擊垮,或者最大限度造成周軍的傷亡。
而南城牆和西城牆只是作為祥攻,作作樣子,拖住周軍的兵力沒辦法支援東城牆。
計劃是好的,但偏偏遇到了陳不二這群妖孽。
一天下來,所有投石機全部都被陳不二他們的迫擊炮給轟碎了。
耶律明原本準備集中力量攻擊汴梁,結果反而被陳不二一網打盡。
關鍵這一天下來,在陳不二他們無差別的轟炸和射擊下,傷亡的遼軍達到了六、七萬。
兩天時間下來,死傷的遼軍超過了10萬之數,加上陳橋鎮死傷了近七、八萬,問題遼軍總兵力才不到40萬,這就差不多是小半沒了?
這仗還怎麼打?
耶律明現在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句話。
問題現在已經不是怎麼打仗的問題了,而是周軍突然擁有如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們會不會反攻,遼軍能不能順利退回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了。
耶律明知道,汴梁城是攻不下來了,這次南侵的戰略目標將不可能實現。
最要命的是,他們從北方搶來的那麼多糧草,全在陳橋鎮被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
關鍵是80萬遼軍,一路打過來,死傷起碼已經超過了30萬,遼國的元氣同樣要大傷了。
做為積極主張攻周的主戰派,南院大王耶律明知道,他將會因為這場敗仗,永世不能翻身了。
耶律明悄悄撤了,利用了汴梁城現在城門四閉,被四下包圍,無法獲得城外的情報之際,跑了。
不跑不行了,汴梁攻不下來,糧草難以為續,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返回遼國。
否則大周憑著新式武器,再加上各種勤王兵馬的到來,到時恐怕想走也走不了了。
梟雄就是這樣,下定了決心就會果斷執行,懂得斷尾求生的道理,在汴梁幾十萬軍隊,百萬民眾的歡呼聲中,灰溜溜跑了。
汴梁保住了,大周的半壁江山沒有受到兵禍,大周實力尚存,沒有元氣大傷。
汴梁保衛戰勝利後的當天夜裡,丞相史彌遠、成國公柴子昀在自己府邸死於一場意外。
副相徐左遷繼任丞相。
一個月後,沂國公柴子晉獲封“太子”,陳不二獲封“燕北王”,封地不變,還是北方地區。
元景二十六年十二月,陳不二和潘明月完婚。次日,娶妾陳紙鳶、範水靈。
半年後,元景帝柴弘化退位,柴子晉繼位,改年號為“政德”,取自論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德元年,陳不二出京城,以真定府為燕北王府駐地,發展新軍五萬。
政德三年,燕北王陳不二滅遼,遼地盡成為燕北王府的屬地。
政德十年,陳不二在不情不願的前提下,被屬下黃袍加身,正式稱帝,改國號為“陳”,史稱“北陳”。周政德帝柴子晉第一時間認可,周陳兩國結為兄弟之國。
陳帝陳不二此後幾年,橫掃蒙古草原,將所謂的黃金家族一網打盡,一個不留,蒙古草原被徹底分為一個個小部落,沒有像前世那樣被鐵木真大一統。
同時,遷中原大量儒生和和尚到北方草原,一邊教習草原兒童儒學,一邊傳播小乘佛教那種放下屠刀,立地成風思想,從思想上徹底改造北方野蠻人,讓他們變成漢人一樣的小綿羊。
此後,北陳王朝世代為中原鎮守北疆,從此中原各民族不復草原民族兵患。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