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派的意見就是,守信秦鳳路的幾個大城即可,比如蘭州、秦州、鳳翔府等等,將大量的人口都遷到大城裡。

這樣做的優點大周軍隊是安全了,城中百姓是安全了。

但唯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城池之外的廣大地區,包括一些小縣城就將失守了,會造成百姓的極大傷亡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而你這些增援的部隊居然龜縮在城中不出,回去肯定會被御史臺給噴出翔來不可。

兩派吵成了一團,讓陸志校大為頭痛,一時決斷不好。

當陳不二在傷兵營閒得太無聊,帶著自己的護衛來到前線瞧瞧什麼叫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時,看到的不是殺聲震天,而是全軍上下的一片迷惘。

中軍大帳裡。

陸志校看著眼前的輿圖久久不語,腦子裡一直在盤算下一部的軍事部署,包括下一步的行軍路線,這仗打得,往哪裡走都不知道。

陳不二挑開簾子進來了

“翁翁,怎麼了?咱們怎麼停在隴干城不動了?”

隴干城,是順德軍下面的一個縣城,距離西夏國邊境也只有一百多里地了。

陸志校一看外孫來了,嘆了一口氣:

“難啊,這西夏狗日的西夏軍隊都化成了千人組,像老鼠一樣在秦鳳路到處亂竄,我們根本找不到主力決戰,你說不停止前進還能幹嘛?”

陳不二是真沒打過仗,想得簡單了些:

“人家都分兵了,咱們也分兵唄,反正咱們的總軍力號稱50萬,人家西夏才20萬,兵力咱們佔優勢呀,堵也能堵死他們。”

“分兵?如果真是50萬對上20萬,咱們不敢說有絕對戰勝的把握,如果咱們也分兵,那剛好中了西夏國的奸計,一千人對一千人,咱們大周計程車兵根本打不過西夏這些野蠻人。

再說了,人家西夏兵都是騎兵,咱們是以步兵為主,你怎麼追擊?就算找到了西夏軍隊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逃走,真他孃的憋屈。

所以咱們大周想要戰勝西夏,想要步兵戰勝騎兵,唯一的辦法就是列陣,用人數上的優勢抱成一團,不能分兵,也不敢分兵,否則咱們只會被他們各個擊破。”

這麼一說,陳不二就懂了,也想起了看《明史》的時候那場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明軍在人數佔優的前提下,10萬明軍面對不到6萬餘人的八旗兵,主將腦殘居然將整軍分成了四路軍。

每一路軍只有兩萬多人,就這麼衝進了場戰。

努爾哈赤則採取了“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先後殲滅了三路大軍,徹底擊敗了圍剿的明軍。

成為了明清兩國戰爭的轉折點。

陳不二一想到這裡,全身肌皮都來了,連連搖頭:“翁翁你說得對,咱們不能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