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燒燬的兩個倉庫,也分別損失了超過10萬石的糧食。

這事第二天就迅速被上報上去,災荒年什麼最珍貴?當然是糧食了,百萬石糧食一夜之間失蹤,十萬石糧食被燒,這已經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開封府的衙役們根本處理不了,六扇門的探子也是一籌莫展,案子迅速被彙報到了宮裡。

摺子上就差說要不要請司天監,或者龍虎山的道士去看看了,會不會是什麼鬼怪在作妖?

楊皇后看到這個摺子,啥也沒說,心裡馬上就猜測是誰作的案了,要說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某個小鬼才有這種仙術和能力。

其實她心裡也有氣,城外饑民幾十萬,城中的糧商還在囤積居奇,趁機漲價,大發國難財?

但大周的皇帝是很可悲的,因為文官集團太強,而文官們控制的利益集團又太橫,不是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某些遊戲規則不能打破。

所以就算是皇帝下旨要求他們開倉賣平價糧,人家也不會去聽他。

現在好了,有人狠狠教訓了他們一番,更讓這些大糧商和背後權威損失慘重,甚至估計有人還會破產,這都是楊皇后喜聞樂見的事情。

110萬石糧食,哪怕是成本價,估計也在80萬貫以上,如果按現在的市場價來算,那就起碼在400萬貫了。

楊皇后一想到糧商要承受這麼多損失,心情就愉快了,決定中午多吃一碗飯了。

至於讓皇城司出動去查案?去是要去的,去了就走個過場吧,難道還真去查呀?

這一天,也不知道那三家糧商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當然誰也沒有懷疑到柴子晉和陳不二身上。

反正從這一天開始,城西的“醫廠”裡面,每個人都能吃飽飯了,那些飢餓病患者也在慢慢恢復之中。

沂國公府的運輸馬車還在一輛接著一輛從“外地調糧”,不但醫廠,甚至還大量送往了城南景室堂粥廠送去。

然後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別家醫館開辦的粥廠,都是一兩個鍋在熬粥,意思意思得了,實在是買不到糧食,或者心疼錢了。

而陳家所在的景室堂,因為有了沂國公府的資助,施粥規模一直在擴大,並且源源不斷。

這也讓景室堂的大名迅速在城內城外傳開了。

城內更多的是嘲笑,覺得景室堂自己還欠了一屁股債,好不容易醫館生意有了起色就開始敗家了,這陳不二敗家,果然是有遺傳的。

城外的災民則更多是將景室堂陳家當作救苦救難的菩薩看待,雖然只是一碗薄粥,裡面只是撒了一點鹽,連個小菜都沒有,但至少可以讓人活著了。

天底下誰想死?

可是柴子晉和陳不二做得再多,面對幾十萬災民還是遠遠不夠,還是不斷有災民倒斃在汴梁城外。

朝廷救災不給力,光憑民間力量怎麼夠用呢,也慢慢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