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後,秦鳳路大捷的喜報傳到了汴梁,這讓整個大周朝廷都為之興奮。

多少年了,大周都沒有取得過如此輝煌的成績,要不是沒藏訛龐已經變成了一團肉泥,皇帝都可以去太廟獻俘祭祖了。

紫宸殿。

官家坐在上面,臉上也難得露出了笑臉。

而下面的眾多大臣裡, 主戰派成國公柴子昀則是喜氣洋洋,時不時瞄一眼崔彌遠。

而崔丞相則低著個頭,看不出什麼表情。

副相徐左遷宣讀了陸志校發來的捷報後,又宣讀了另外一封密信。

這讓大殿裡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西夏國小皇帝和掌權太后都死於一場非命?

眾人在短暫的驚訝後,就發現了一個好機會, 現在西夏國內已經亂成了一團,皇帝死了,太后死了,十八萬大軍死了。

要知道西夏只有300萬人口,全國總兵力也不過50萬,一下子就少了差不多一半,再加上西夏國內旱災嚴重,民不聊生。

似乎是滅掉西夏的最好時機呀。

樞密副使沈博文第一個站了出來:

“官家,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時陸副指揮率領的三十萬大軍正在西夏國邊境,我們應該趁機攻下西夏,機不可失呀。”

這話一出,不少大臣都交頭接耳,覺得這的確是個好機會。

參知政事周煜城提出了反對:

“官家,如果我大周發兵西夏,恐怕會直接將遼軍引來, 到時我們和西夏打生打死, 打得兩敗俱傷, 卻給了北遼可趁之機, 坐收漁翁之利,不得不防。”

這話一出, 又得到了相黨官員的一片支援聲。

沈博文不以為然:

“遼軍遠在千里之外的,而我大周軍隊就在邊境,讓興慶府也不過四百里,無論是天時還是地利,都是我國佔優。官家,西夏佔據的河套地區,可是養馬的好地方呀。”

大周缺馬,已經缺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國內的運輸,基本上是以牛、驢、騾為主。

就算是馬,也是以駑馬為主,根本就不適合當戰馬,這也是大周在軍事上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壓著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聽佔領西夏就可以佔領河套,一下子大家都來了興趣。

戶部尚書趙鴻光卻潑了一盆冷水:

“打仗,打的是後勤,三十萬大軍的消耗,光是過去的一個多月,就花去了白銀四百萬兩, 三十萬大軍一天要消耗糧食五十多萬斤,這可是再繼續打下去, 幾個月不勝,恐怕國庫都可以空得跑老鼠了。

而且現在北方旱災嚴重,戶部撥發的賑災銀就已經達到了三百萬兩之巨,還有數不清的賑災糧,各位可以算一下,我們能不能負擔一次滅國之戰?”

這話一出,大家又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絕對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周的底子不薄,但大周的冗官、冗兵、冗費卻將絕大多數的財政收入都給吃光了,一年到頭沒有造成赤字那都是謝天謝地了。

西夏滅國之戰,並且光是憑三十萬軍隊是不夠的,這可是增加到五十萬,六十萬,打個一年半載的,西夏國沒滅亡,大周這邊自己先要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