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創業進行時(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方丈臉上的神色雖然仍很猶豫,可眾意難違,他又沒啥有力的反對理由,最終也只得同意豬腳歷練一下的想法。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除了他自己的新鮮主意,其他的事項完全是人家已經商量好了的結果。是慧通師叔看到張洋最近的表現後,有意讓他試試水。
根本不指望他能幹成的。
呵呵,就算是頂級的說客也只能因利是導呀,而不是無中生有,更不要說我們的豬腳了。
不過此時張洋正感動著呢。
老方丈是個具有真正虔誠信仰的人吶,他沒有同意點長明燈的事情,也沒有給寺廟謀取任何好處,反而要求張洋把等量的茶油施捨給附近的鄉民,並帶他們共同改善生活。
沒有趁機謀取聲譽喲,令豬腳對於佛門的負面看法減少了不少。
不過慧通師叔之所以有那些奇怪的想法,還是源於豬腳的出挑表現。人家並不瞎,再怎麼偽裝,成年人的靈魂也要比一個小孩成熟的多呀。
美麗的誤會,也讓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張洋不知道那些彎彎繞繞,他眼下正考慮著方丈的新任務呢。
附近百姓的生活確實較為清苦,估計也是之前寺廟被拖累的原因之一。
眼下可沒有化肥和改良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種子等條件,產量本就慘目忍睹,還要應付沒完沒了的天災人禍,能有好生活才是怪事,可老實說張洋並不想管。
跟三觀沒關係,他倒黴的時候,也沒人管他呀。
也許大人物的胸懷比較寬廣,可別忘了,我們豬腳僅僅是底層市井小民。
強使人成聖人一點兒都不符合邏輯。
但是為了少點波折,他還是勉強答應了下來,懂得及時妥協不較真,同樣是底層小市民的生存智慧。況且也不算浪費,在工業化之前,想辦什麼事兒,人力怎麼都是無法繞過去的坎兒。
某人很會安慰自己。
如果做生意的話,市場肯定是有大的消費市場的。
別以為古人就真的是有地完事足,如果個體家庭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的話,根本就沒有鑄造銅錢兒的必要。
而先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市場調研唄。
以前為了生存,張洋幾乎在很多方面都被逼成了二把刀的水平,這難不倒他。等等,說二把刀不是調侃哈,真正的專家能有幾人,大家很多都是為了生存而糊弄。
但沒想到他在這個環節被卡住了。
“方丈讓你幫助鄉民就是不想讓你親自出面。賣個吃食而已,你和丫頭不許去,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做了。別忘了上次的惡霸,他的宅子就在京口。”
慧通師叔如是說道。
京口?想要賺點錢的事情簡單了!
京口,也就是以後的鎮江,它的大號難民營身份可是幾乎貫穿整個南朝的,人數超多的北方流民很多都愛往那跑。流民和窮光蛋可不畫等號哈。
實際上,能跑那麼遠的,就沒窮人,或者已經不是窮人了。別忘了,哪怕是後世都不是人人都可以旅遊。
另外,後世的人們常會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寒門很窮。
但實際上這些流民只是現下沒土地,有些坐吃山空而已。人家的寒門認證標準是指地區或縣裡的土豪或處局級以下官員的家庭出身,跟喝粥都困難的主兒完全兩碼事。
總之,寒門的前提也必須是得有“門”!這麼一說,誰還會懷疑他們的消費能力?
就是自己可能存在的身份障礙以及那個暫時無解的惡霸兩個麻煩攔路,他和丫頭確實暫時沒法去。可這不是問題呀,有誰看到當老闆的自己到處跑來跑去的?
張洋本來打算弄的就是類似肯德基的連鎖店,他要做的無非就是需要公開點自有智慧財產權而已。
而且又知道個地名不是,也算收穫。
不過也不是一切順利。
要不出點事兒,生活豈不是太平淡了。大叔在看到兩個小人的行動之後表示自己也要掙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