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論溜號的技巧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更令人期待的是,人們在交易的時候咋可能會不交流上幾句呀,而大部分的情報本來就來源於公開資訊。說起來真是羨慕可以結伴下山的同行們,他們知道的事情肯定不少。
但說到此處就要提一下,也不知道是老和尚的威望太高,還是當下的人們對於佛教的信仰實在太虔誠,每一個下山的僧人都是收穫滿滿,以至於寺廟的周圍提前好幾天就有點人滿為患。
幸虧就連寺廟與外界通聯的道路都被他們拓寬了。
此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不過人們的熱情依舊高漲,山門外進香的遊人仕女熙熙攘攘的,也許是都知道稍後會有壓軸戲的緣故吧,反而又增加了幾許人氣。
隨著山道上掛滿的燈籠被點亮,遠遠的望去,像是一條充滿了繁星的銀河,再加上四周各式悅人耳目的裝扮,都有了些許曾經見到過的景區特色。
更難得的是,年齡小也沒關係,不存在啥走夜路的風險,畢竟四周的虔誠信徒很多。
從山門開始往下的供奉香案几乎一個挨著一個,經過張洋的“招商引資”,那些土財主們互相之間攀比的架勢異常明顯,搞得山門外一整條路上都是煙霧繚繞,香氣瀰漫。
對於身處其間的人來說,恍恍惚惚的還真有點仙家意味。
這就對了,修道就要有修道的派頭。
有的供桌上還有一種看起來有點怪的長明燈?不知道是啥哈,反正目測跟那種東西挺像的,張洋也叫不出來名字,倒是對於清油的消耗挺大的。
他總算明白為啥碗裡沒有油水了,別說生產力明顯不怎麼樣,就算是工業時代如此浪費,食用油也得漲價啊。看得他還總想往裡扔幾塊麵筋試試。
也就是自家搭檔看得太緊,才沒有得手。
比較難得是,擺香案的人家並不僅僅是燒香,如果誰的荷包太過於悲劇,在他們那是能領到免費食物的,這場佈施同樣已經持續好幾天了,非常好的習慣吶。
當然,最新吸引人的還是我國特色。
二人走在路上時不時地就與小商販們擦肩而過,貨郎們的水平很高耶,甚至真像腳盆雞說的那樣“發掘出食物本來的精華”了。至少張洋吃著挺滿意,更難得是這些人還那麼喜歡齋僧……
不過也難怪,畢竟要和免費食物競爭,有膽子來的主兒手藝肯定過得去。
張洋覺得自己眼下從事的職業果然很有前途。
江邊的巨大臺子已經搭好,負責此事的和尚異常認真,他們為了防止發生意外,甚至還專門在有淤泥的地方墊上乾土,就是張洋看著眼前的景象莫名的有些喜感。
很正常,具體可以參考鄉村版大戲臺被過度裝飾之後的畫面,就知道啥感覺了。
而能在上邊站的不用說都是高僧。
這反差萌……
但他真不是故意的,自己本身就不是有啥藝術細胞的人,結果計劃中的構想竟然又被新增了諸多其他元素。
算了,也沒關係,反正大家似乎都沒啥審美情趣,不然那麼誇張的風格也沒法過審不是。
而且足夠顯得喜慶祥和的。
就是好奇怪,那些到處飄的小旗子怎麼看怎麼像民國時期的國旗,難道袁世凱也是個佛教徒?但張洋不是考據黨,人這輩子弄不明白的事情多了,也不差多個一件兩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