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赤腳醫生體系和官員俸祿問題(第1/3頁)
章節報錯
發展醫學,其實朱標很早以前就有了這個想法。
但之前生產力實在不足,官制變革、教育變革、鐵路建設、科研從無到有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需要他搞的東西太多,實在是顧不上醫療體系。
但現在問題就不大了。
即便大明開銷很大,一直在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基礎建設,但得益於工業革命,朝廷每年的歲入都在穩步增加。
這就足夠他進行一些之前無法去做的大動作了。
朱標的想法很簡單,之前不搞也就算了,現在既然要搞那就直接往大了搞。
在大明十五個省級行政區招募大夫,對這些大夫的醫術進行考核,和官員一樣要給予品級待遇和俸祿,並且以這些人為核心建立起公立大醫院,然後再由這十五個省級行政區內的大醫院培訓出一大批懂得基礎醫學知識的赤腳醫生散佈向所有縣鄉,建立起赤腳醫生體系。
這個體系看似很龐大,但其實依靠現如今老朱的影響力和大明的國力並不難實現。
畢竟老朱之前就辦成過類似的制度。
比如涉及到徵稅的糧長制度,以及之前朱標剛剛參與改革的社學制度。
這兩個都是朝廷對最底層的政治生態架構,現在來看實行的都很不錯。
當然這個不錯也就只是在洪武朝而已,朱元璋設定這兩個制度的初衷是讓家庭貧困的百姓子弟能上得起學,為大明持續不斷輸入人才。
不讓官吏插手基層百姓的稅收問題,以儘可能減少貪官汙吏對基層百姓的剝削。
但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洪武朝之後,糧長開始勾結官府剝削百姓,社學制度到明中後期也幾乎名存實亡。
在朱標看來,老朱的這些政策雖然不見得有完善,但在封建社會已經可以說是非常有創新的嘗試了。
只可惜人都是有貪慾的,在沒有相應的監督措施之下,無論是糧長還是社學先生一旦掌握了全力,第一個念頭都是利用這些權利往自己口袋裡摟錢,而不是為百姓謀福祉。
這是老朱之後歷代大明帝國管理者的問題,而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
世界上也根本就沒有完美的制度。
任何制度都有漏洞,關鍵是那些帝國的管理者能不能及時的查漏補缺。
薛立聽著朱標向他描繪的關於太醫院未來,心神不由一陣恍惚,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說實話,之前他已經眼巴巴的看著太多的部門改制了。
科學院這個研究奇技淫巧的部院從無到有,一點一滴逐漸變成現在的龐然大物,就是在他的眼前發生的。
現如今科學院院長萬戶已經是從二品的朝廷大員,而且就在須彌幻界之中,緊挨著太子殿下的辦公地點,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天子近臣。
萬戶曾經和他說過,當他看到蒸汽火車、路燈、高產水稻、飛艇,這些被科學院研究出來,逐漸被應用到大明帝國的方方面面,逐漸改變整個世界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這樣的榮耀和地位,說不羨慕那是假話。
他也曾幻想過有一天大夫這個同樣屬於上不得檯面的行當能像這些研究人員一樣,被人尊崇。
醫學也能夠在整個大明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
薛立相信,不止是他,這應該是每一個醫家人的夢想和期待!
而現在夢想照進了現實,他真的有了這樣的機會。
“我一直認為,想要大明越來越好,就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
“在整個大明範圍內建立醫療體系,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我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做出一個框架,一個方向,但具體怎麼去做,還是要交給像薛院正你這樣的專業人士人去做!”
“如果缺管理方面的人才,你可以來找我,我來給你排程,缺少資金同樣如此。”
“以後醫學院也要整體搬遷到須彌幻界中來,你們只要有困難隨時都可以來找我解決!”朱標道
“是!”
“老臣……老臣一定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薛正活了快六十歲了,但現在他依然生出了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