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與英國的和平談判(第2/3頁)
章節報錯
常遇春提出的條件一共有三點。
“第一、英國放棄發展海軍,裁撤陸軍。”
“第二、大明會派遣駐軍進駐英國,作為保護在英財產的有力保障!”
“第三、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必須全部放棄,給予當地人民自治權。”
這三個條件讓整個英國議會高層的臉色瞬間難看起來,堅決不同意。
對此常遇春很理解,談判嘛,從來都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反正現在歐洲戰場上還沒打出結果,他有的是時間和這些英國佬慢慢耗。
三個月後。
談判終於進行到讓雙方都相對滿意的程度。
依然還是三點。
“第一、英國放棄發展海軍,裁撤部分陸軍。”
“第二、大明會派遣駐軍進駐英國,但數量上將會受到嚴格限制,而且必須嚴格遵守英國法律。”
“第三、英國可以放棄海外一部分殖民地,但不是無償的,大明需要付出代價置換。”
【征服英國進度:71%】
“可以!”常遇春看著征服英國的進度條,頓時笑著點了點頭。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所謂代價無非就是錢,而正好他們手裡現在還握著沈萬三從歐洲纂取來的巨大利益。
這些錢可以置換到英國國內和國外的大量資產,以此大明就可以控制住整個英國的國家命脈。
同時這些錢也能讓英國國內那些瀕臨破產的資本家回一口血,不至於讓英國這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直接崩潰。
畢竟想要征服一個徹底崩潰的英國的難度和想要征服依然還有序在運轉的英國難度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想要征服崩潰的英國需要征服國內的每一個人,而想要征服現在的英國,只需要征服他制定秩序的資本家們就行了。
就像當年滿清征服大明一樣。
如果不是那時候的大明士紳害怕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主動投靠滿清,甚至主動幫忙維持底層秩序,就憑滿清想要在一兩年內打下整個大明根本不可能。
現在的英國和那時候的大明從某些方面來講是一個性質的。
英國女王的權利雖然有,但也有限,整個國家的控制權其實都在議會這些大資本家的手裡。
只不過相比起明朝士紳們只知道斂財、在國內爭權奪利,拼命內耗不同,英國的這些資本家更具有攻擊性,或許也是英國太小,國內資源太少的緣故,他們在幾百年前就明白付諸武力,對外殖民,對外侵略才是更好的斂財手段。
但其實他們本質上是一樣的。
都沒有什麼底線,都有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只要能保住自己的財產,什麼國家、民族,都是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