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四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對應的四道儒家儒術分別是天問、守心、慎言、獨法。。。

其中獨法就是平天下詩詞,這個是對儒道超凡者實力提升最大的一種儒術,只要掌握,便可透過書寫一些耳熟能詳的文章,賦予這些文章多種多樣的超凡能力。

比如胡宗憲最拿手的《正氣歌》,一經施展可以讓超過三萬的普通人變成超級戰士,不懼怕傷痛和疲勞。

李白的《將進酒》使用之後可以讓儒術範圍內的所有人進入醉酒狀態。

而相比起獨法的強大,剩下三種儒術對於超凡者本身的實力提升就沒那麼大了。

甚至可以說,這三種儒術對戰力的提升幾乎為零。

但儒道才氣這個超凡體系的強大之處本來就不在打打殺殺上,他強在對於思想的改造。

朱元璋確信,這三道儒術若是用對地方,作用會超乎想象的大,甚至大過獨法。

比如儒術天問的作用是震懾人心,讓人無法隱藏心中想法。

這在針對那些還未開化的異族的時候格外好用,因為利用這道儒術可以快速瞭解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且藉此做好應對之策。

而儒術守心剛好相反,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不被各種外來事務干擾,同時能夠抵擋天問的儒術效果。

這道術法看似沒什麼作用,但守心還有一個小效果是可以讓自己變得自信、變得極具感染力、親和力。

這就讓學會這道術法的儒生可以快速取得那些異族的信任,而不是敵視。

最後一道儒術慎言可以聲傳百里,可以禁絕儒術範圍內所有聲音的傳播。

這就很好解釋了,這對應的是宣傳,可以讓更多的異族沐浴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中。

徐遠作為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儒道修為只到齊家境。

所以他掌握的只有天問和守心兩種儒術。

但只這兩道術法也足夠用了。

在登入這片土地半個月後,在那位小將軍帶著幾百個人一舉擊潰印第安人上萬的部隊之後,他利用儒術只用了三天時間就籠絡了一大批印第安人的信任,

然後開始展開教化。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便已經有很大一批的印第安人學會了簡單的漢語交流懂得了簡單的漢家禮儀。

這對徐遠來說可謂是相當振奮的訊息。

現在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而且充滿幹勁。

當然他並不覺得自己這是因為剛來的頭幾天因為不配合差點被餓死,而不得不向那些滿腦子都是肌肉的武夫低頭。

他只是真的找到了教化萬民的的樂趣,同時也從其中獲得了偌大好處而已。

在大明,儒道境界想要提升有兩種辦法。

第一是入朝為官,替當今聖上牧守一方,儒道境界會隨著官職的提升而提升,而另外一種提升的方式就是教化。

只要你教化了足夠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能夠明禮知法,儒道境界同樣會提升。

而現在他在做的事情不正是教化萬民嗎?

雖然這些人是異族,但經過改造之後,同樣可以成為合格的大明子民!

當然出將入相那樣的程度達不到,也根本不需要,那些武夫顯然也並不是真的要教授這些印第安人多麼高深的儒家知識,讓他們有參加大明科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