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攤牌【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老臣在豕場附近種了很多番薯,已經實驗過了,番薯藤的確可以餵食家豕,而且效果相當的好。”
南京城外一處農場內。
朱元璋帶著一群人正跟在宋應星身後參觀一個養豬場。
一行人一邊走,宋應星一邊給朱元璋介紹這個豬場的情況。
這個養豬場是去年剛剛建起來的,算是宋應星擔任工部尚書之後,主持修建的官營養豬場。
“仔豬去勢,分圈飼養,現在再加上番薯藤作為飼料,流程基本上就算是齊全了!”
“若是咱大明能多多建起這樣的豕場,不出十年老百姓就都能吃得起肉了。”
“此事要給長庚你記一功。”
“你的確是有大才的,當的起國士這個稱呼。”朱元璋一臉欣喜的道。
他是有理由高興的。
現在的明初軍隊之中已經開始小範圍推廣簡化版煉體三十六式了。
而想要修煉這套煉體功法,飲食必須跟得上。
換句話說,就是要吃肉,沒有大量肉食的攝入,修煉煉體三十六式只能把自己煉廢。
這就造成了肉類的極大缺口。
這也是朱元璋在明末讓宋應星嘗試建立豕場的原因。
這個豕場只能算是一種嘗試,若是這種飼養方法可行,等回到明初之後,就可以把這種養豬場大範圍鋪開了。
“陛下,其實關於這些養豕的技術早在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了,我也只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宋應星有些汗顏。
他對於畜牧業的確沒有太過深入的研究,接到朱元璋讓他建豕場的任務之後,他也翻了很多書,其中給他幫助最大的就是《齊民要術》了。
“即便這樣也很了不得了!”
朱元璋說話間瞥了一眼跟在他身後的單安仁,笑道:“單尚書,你說是不是?”
單安仁。
現如今明初的工部尚書,這次朱元璋把他還有很多工部技術類官員招過來就是讓他來取經的。
畢竟宋應星現在還去不了明初,接下來豕場在明初鋪開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單安仁去做。
不但如此,還有很多技術方面的進步,包括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等先進技術都需要一項一項的去學習,然後把這些先進技術用在明初的生活和生產中。
這是一項大工程,朱元璋從進入明末位面開始就已經有條不紊的去做了,到現在幾年時間過去,可以說已經有了一點成效。
“老臣慚愧!”
“陛下儘管放心,老臣一定虛心向宋尚書請教,不辜負陛下的期望。”單安仁恭恭敬敬道。
他也是看過《天工開物》的,自然對這位生活於兩百多年後的大匠深表佩服。
“很好!”
“留下兩個人詳細記錄這座豕場中所用到的一切技術和經驗。”
“回到明初就按這裡的經驗把豕場鋪開。”
“剩下的人隨咱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