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也是這種狀態,我看劇本有個習慣,就是看十頁往回翻五頁。諾蘭是一個很傳統的導演,他喜歡用紙質劇本,所以那個劇本看起來非常的厚,當時我看完劇本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究竟有沒有在這部電影裡,我叫什麼?然後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哲學問題。”李赫說話的時候還配合著手勢和表情,非常搞笑。

“哈哈哈哈,所以劇情上的理解還是需要耗費一定的腦細胞的,那我們再來關注一下動作特技上,這部電影很少用到特效,幾乎所有的場面都是實拍的,大量的動作戲份都是你親自上陣的嗎?”餘霜問道。

李赫點點頭回答道:“是的,實際上拍攝前我們就經過大量的訓練,許多看起來是倒放的動作其實不是倒放,而是透過演員的實際動作拍攝出來的,難度還是不小的。”

“可以看出來,劇組是非常用心的,在預告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一個鏡頭是飛機炸大樓的戲,這個戲份你們是怎麼拍攝的?”

李赫撓撓頭道:“當初我也問過諾蘭導演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我們買一架真飛機來炸,我記得我當時的表情,心想這太瘋狂了,然而劇組的確是這麼做的,買了一架真的飛機,然後炸大樓炸掉。”

“天哪,”餘霜吃驚的問道:“那這樣會不會很貴?”

“其實並沒有,飛機其實已經報廢了,拍攝前發動機就被拆掉賣了,最後核算下來,發現居然比做特效還要省錢。”李赫笑著回答道。

採訪持續了四十多分鐘,不光是《信條》的採訪,還有一些關於李赫個人,未來的工作計劃的採訪。

採訪影片當天晚上就在企鵝影片上播出了,吸引了不少粉絲影迷觀看。當李赫說到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什麼東西時,大家都會心一笑。

女粉絲們鬆了口氣,原來李赫自己也不懂,這樣的話就不用自責不懂影片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了。

採訪當中透露影片的實拍環節,加上《信條》幕後的製作特輯,使得觀眾更加理解影片製作的一些狀況,從而感受到電影的用心程度。

就這樣,到影片上映到九月十三號上映十天的時候,華夏票房累計14.36億,摺合成美元大概2.05億,票房最終預計會達到20億RMB以上,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全球票房來到5.86億美元,之後收回成本甚至賺一筆都不是問題,華納影業和諾蘭都鬆了口氣,影片賺錢,大家都放心了。

諾蘭和華納影業的合約結束,因為信條的大賣,使得其他好來塢電影公司對諾蘭的拉攏激烈起來。諾蘭很神奇,一部原創科幻動作電影都能全球大賣,尤其是這個特殊的時候,這樣的導演都是各家電影公司拉攏的物件。

搶不到諾蘭的也關注上了李赫,李赫可以說藉助《信條》再次穩固了自己世界一線影星的地位。

已經發過來的幾部好來塢片子的邀請,片酬都已經喊到兩千萬美元的片酬,算是邁入好來塢兩千萬片酬俱樂部,和阿湯哥,小李子等一線明星一樣,都是A級影星了。

不過李赫的發展戰略,肯定是以華語影片為主,好來塢影片要是沒有特別好的劇本,是不會接的。在好來塢的身價提升,也有利於他主演的華語電影打入全球市場,而不是侷限於國內市場。

雖然這個道理有點無厘頭,但是打入好來塢就是打進世界,這一點華語電影還差得遠,所做的工作還很多。人家好來塢全球化戰略發展了幾十年,不是華語電影一朝一夕就能迎頭趕上的。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就是雙方追趕差距的時候,華語電影應該把握這難得的時機,踏實拍出優秀的作品,然後推廣到全世界,終有一天,華語電影也會是全世界最好最寶貴的文化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