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時間十二月十二日,正直國內雙十二購物節,第七十四屆美國金球獎正式公佈提名名單,由我國演員李赫主演的《愛樂之城》收穫喜劇/歌舞片類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原創歌曲7項提名。”—《京城日報》。

“李赫二度入選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今年他有希望獲獎嗎?來看看今年他的競爭對手都是誰……”—《企鵝新聞》。

“《愛樂之城》成為最大贏家,據美媒報道,除了最佳男主角有些懸念之外, 其他獎項已經基本鎖定。”—《網易新聞》。

“據悉,本次金球獎將在2017年1月8號舉行,李赫能否獲得華夏第一個金球獎影帝成為最大懸念。”—《搜狐娛樂》。

當金球獎提名名單公佈之後,最熱鬧的不是美國媒體,而是華夏媒體。因為李赫提名本次金球獎的關係,金球獎在華夏的關注度陡然升高, 多家網路影片平臺都在商量溝通華夏地區的轉播權, 最終財大氣粗的企鵝影片拿下本次轉播權。

而企鵝影片也早早做出預告,會同步直播本次金球獎頒獎典禮, 見證李赫加冕金球獎影帝的事情。至於到時候能不能獲得影帝,那就另外說道說道理。

網友們也熱鬧非凡,李赫的粉絲們自然高興,而其他流量的粉絲就有些酸了,有不少別的流量粉絲透過貶低金球獎的重要性來否定李赫取得的成績。

“巨嬰粉真酸,你家哥哥一輩子都不可能獲得金球獎提名。”

“金球獎提名是什麼辣雞,有用嗎?”

“照你這話說,意思是金雞獎金馬獎都不算什麼,那你說說什麼獎項才可以。”

“反正我們國內不承認這個金球獎獎項……”

“你們國內,你們是哪國的,棒子國的吧,還是飯圈國?”

“腦殘粉真可怕, 自己哥哥不如人家就是不承認,硬是要抬高自家哥哥身價, 非要跟李赫比,人家是國際巨星,你家哥哥是什麼鬼東西?”

“呵呵,你李痴呆那麼牛逼,代言的產品還不是國產土品牌,辣雞代言。”

“就是,居然還有手抓餅,土味得要死,笑死人了。”

“呵呵,你們哥哥很高貴,代言的都是國際大品牌,但是有什麼用處?告訴你們,那些大品牌都是因為找不到李赫代言,才請的你們哥哥,得意什麼。”

“支援國貨,手抓餅怎麼了?它好吃啊,有本事你不要用國貨。”

其他流量的粉絲和李赫的粉絲大戰三百回合,最終敗退,而且還有路人網友加入支援李赫的陣營。相比其他流量,李赫無疑是最受路人觀眾歡迎的,比很多路人緣好的明星都受到歡迎。

不過這波金球獎提名還是給李赫帶來了許多收益,名氣再次鞏固,內娛一哥的地位也坐實了。其他上綜藝唱歌當導演和演員,多方面發展的明星反而還不如專精演員事業的李赫。

由此引發一個疑問, 那就是多方面發展和專精一個業務到底哪個好,我唱歌唱到極致,演戲演到極致,難道就不是明星了嗎?

反而那些多方面發展的,哪一個都沒有做好的,只剩下炒作和營銷人設的本事,一問代表作,根本不知道。

這也是現在這個流量時代怪異的地方,以前明星紅,是因為作品,有代表作,所以紅了。現在都明星紅,是靠炒作和營銷,作品什麼的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說,現在的明星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們自己。

關鍵是這樣的模式讓資本看見了可複製性,簡單好弄,工業流水線一般大批次生產流量明星,再也沒有關注在作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