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一樹演唱會的第二天,《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這些主流媒體報紙。

都在娛樂板塊的頭版大篇幅的報道了秋山一樹首次演唱會的盛況。

刊印的照片中,場內密密麻麻舉起的熒光棒,圍向中間小小舞臺上抱著吉他的秋山一樹。

不得不說構圖非常用心,把萬人應援秋山一樹的場景表達的非常到位。

彷彿他是世界的中心一般,一呼百應。

估計這張圖大機率也是Being提供,否則沒有提前踩點, 很難找到這種角度拍出這樣的效果。

不過也可以理解,Being需要宣傳,媒體需要素材,這時候的它們就是合作關係。

內容也大多是對秋山一樹首場演唱會的盛讚,畢竟這年代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動員上萬人來看他表演,絕對是頂尖藝人才有的待遇。

而且業內的音樂評論家們,對這場演唱會也是好評居多。

演唱會這種現場LIVE,有些實力不濟或者狀態不好的藝人, 一不小心就會發展成車禍現場。

到時候不說現場歌迷們怎麼想, 僅僅事後媒體的嘲諷就夠喝一壺的。

甚至還有可能被剪成翻車名場面,常年被人調侃。

而秋山一樹作為演唱會“新人”,首次就發揮這麼好,能穩住全場,那麼他的首秀絕對算的上是成功了。

再加上還是在武道館這樣頗具里程碑意義的地方,更能彰顯實力。

可以說經此一役,秋山一樹算是初步證道成功了,正式向世人宣佈從此以後他也是日本最頂尖的那一小撮藝人之一了。

之前他也火,人氣也非常旺,但是沒有演唱會的證明,和那些大物比起來,始終缺了一份底蘊。

還有他在武道館開頭和結尾的那一段話,對武道館的嚮往與敬畏之情,也被奉為經典。

這是業界和媒體對他這次演唱會的評價, 那麼觀眾呢。

觀眾表達對一個人的喜歡最是直接,那就是買他的CD, 買有關於他的一切周邊。

於是秋山一樹專輯發行首周排隊購買的盛況, 再次在東京的各大唱片店裡上演。

可惜火爆的銷量要在下週才能看到, 畢竟演唱會都是在週末舉辦的,而反饋往往在第二天才來。

不過即使如此,上一週他的專輯銷量依舊保持了接近四十萬張的銷量。

僅僅以目前的累計銷量看,他的這張專輯已經是今年銷量最高的了。

因為話題度的上升,他的銷量也一路走高,到目前為止已經差不多賣了接近三十萬冊。

別看三十萬冊好像和CD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書籍和CD是不一樣的。

首先寫書對於秋山一樹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領域,能用處女作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其次這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剛過兩週,這樣的成績絕對稱的上是暢銷書了。

而且書籍和CD還有兩個本質的區別,時效性和媒介。

相對而言CD對時間更為敏感,也就是受流行趨勢影響比較大,可能過個一年半載就逐漸被人們遺忘。

買回來的CD或許聽過一段時間之後,也漸漸越來越少被拿起。

而書籍在這方面的表現則要持久的多,甚至有的還會歷久彌香。

一本書的口碑發酵比CD要慢的多,因為一本書讀完可能要花幾天的時間,但是一張CD一個小時足矣。

這是內容和媒介上的先天限制,短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

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因素, 書籍的表現也比CD要長賣許多。

屬於慢熱型,但是口碑一旦發酵起來,就很難再跌下去,這樣就會書籍的長賣創造的條件。

所以秋山一樹的這本才剛剛開始,以後銷量還會越漲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