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評人剛好相反,大多數年輕粉絲反而更喜歡專輯的主打《直到世界盡頭》。

也不是說不喜歡《榮光之橋》,只是相對而言。還是當下的流行搖滾更能得到大眾的喜歡。

而且《直到世界盡頭》中那讓人血脈僨張的激昂旋律,才是年輕人該聽的歌啊。

這張專輯一經發售,作為主打的《直到世界盡頭》就風靡大街小巷。

電臺裡,卡拉OK中點播的頻次居高不下。有電視臺採訪路人對這首歌的看法,很多人都表示, “秋山桑唱搖滾的樣子真的太酷了。”

秋山一樹從出道至今,歌曲風格以JPOP流行為主,很少有偏硬核搖滾的曲風。

除了當初的那首《CANDY》,就是現在的這首主打,算的上是Shock感比較強的搖滾。

物以稀為貴,加上秋山一樹平時溫潤的形象。突然唱起搖滾來,反差衝擊相當大。

而且效果非常不錯, 至少這個年代的大多數人都吃這一套。

加上熱血勵志, 收穫了普通聽眾的大量好評。

從這裡也能看出, 大眾喜歡的流行樂和音評家口中的音樂性,其實是有些背道而馳的。

這並不是貶低大眾音樂,而是因為它是建立在大眾平均的音樂素養基礎上的。

那麼,一般情況下,增加曝光度、衝擊性以及製作朗朗上口的旋律就是流行音樂製作的基本邏輯。

這就不難理解,與JPOP的崛起相伴的,是tie up手法的普及和卡拉OK浪潮的興起了。

TIEUP和卡拉OK的半強制灌輸增加了曝光度,在曝光率上升的基礎上。

唱片公司就必須要製作出能夠聽一次就記住的旋律和具有記憶點的編曲。

只有這樣的音樂才有可傳播性,也最容易被大眾接受。

不過得益於富澤一誠這樣的音評人在音樂期刊雜誌中,對《榮光之橋》的推崇。

這首歌也得到了大眾的關注,曝光也自然大大增加。

而聽了這首歌之後,歌迷們難得沒有去反駁音評人對這首歌的評價。

確實是一首詞曲皆佳的好歌,而且也是秋山一樹擅長的JPOP領域。

是一首很正面的應援歌,聽著他娓娓道來的歌聲,聽眾很容易就被帶入, 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於是這首歌也成為了他首專中第二受歡迎的歌曲,尤其是受到正在考試的學生們的鐘愛。

是自ZARD的雙A面單曲後, 又一頗受歡迎的應援歌曲。

而秋山一樹首專的首周初動銷量也統計出來了,整整五十萬。

為什麼是整整五十萬,因為沒貨了。Being當初給這張專輯訂的首批出貨量就是五十萬整。

因為這是秋山一樹的第一張專輯,具體銷量怎麼樣,誰也說不好。

而且也不能按照單曲出貨量,去推斷首專的出貨量。

五十萬的專輯首批出貨量其實已經很多了,按照專輯價格是單曲的三倍算。

這個銷售額已經是相當於一百五十萬張單曲的銷售額了,這僅是首周的量,這個數字在93年已經相當恐怖了。

沒辦了,Being這邊又立馬通知CD廠,加班加點的壓制光碟。

不過就是這五十萬的銷量,也毫無疑問的空降了專輯榜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