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就在那一刻得到了完成,陸柏成功的渡得了一批渴望永恆的魂靈。

而那些人也成功的從陸柏手中搶回了自己的世界。

掌控了靈魂力量的他們,終於逃出了陸柏的掌控,他們想要永恆把握那一些美好。

佛教,將苦分作三類。

苦苦、壞苦以及行苦。

苦苦是不用人說,也能感受到苦的事物。

比如痛苦,你被人傷害,自然會感覺到苦。

又或者是你生病了,也會感覺到苦。

小孩的玩具被人拿走,也會感覺到苦。

和心愛之人不得不分離也會感覺到苦。

而壞苦,則是常人難以看到的苦。

吃下美食,是快樂,但是一直吃東西,卻不能一直感受到快樂。

看電視劇,是快樂,但是一直看下去,也只會在通宵達旦之後感覺到痛苦。

那些透過滿足慾望,而獲得短暫快樂,卻無法一直快樂,便說明這種快樂其實是有保質期的,是會壞的,所以是壞苦。

至於行苦,行,是遷流變化的意思,萬物都在變化之中。

古往今來,追求長生不死,追求永恆不變者,都在這種追求中發現,一切都在變化中無可挽回。

越是追求和變化相違背的永恆,便越是痛苦,而這便是行苦。

而在這過程中,只有著一種永恆。

就好比那句話,人不可能永遠十八歲,但是永遠有人十八歲一般。

變化內的永恆,需要那超越一切表象的力量才能抓住。

聖域和靜林,才是那把握住了永恆本質的偉大存在。

而陸柏也不過是藉助了兩者的力量。

其他人的看透了三苦,明悟了自身的不可永恆,於是昇華自身的靈魂,持著‘戒律’,放下那些所求,從那五陰之中掙脫,依靠著陸柏的力量,來安寧永恆。

相反,那些向著陸柏揮刀的個體,他們雖然明悟了三苦,但是卻依舊不願意放下。

既然快樂會變質,那麼就讓一切不再變質,將變質的一切因素剷除或者掌握在手中,既然萬物都會改變,那麼便將推動一切改變的存在驅離。

陸柏感應到了他們的意志,於是選擇了放手。

“但是實際上,那些存在卻不會放手。”陸柏看著那遠去的事件,另一隻緊緊抓住的手,卻從未放鬆。

因為陸柏和他們也是一樣,他貪婪的留戀著自身擁有過的一切,並且拒絕接受那些強制性的改變。

“世人的慾望,或多或少不是出自於自己。”

“比如對於同伴的嫉妒,所以變得貪婪,對於現實的失望,所以變得懶惰。”

“大部分人的慾望,很大程度受到外界影響,是一種影響自身,而不被自身掌控,只能剋制的東西。”

“但是我不同,我曾經擁有過自在天的可能性,雖然在幽冥之中已經將其丟失,但是我的靈魂結構的變化,其真正的目的,則是讓這一切的慾望都出自我自身。”

“我能很清楚我想要些什麼,這每一絲慾望,都發自於我的認知,我的內心,我的本性,所以我才能將其掌控,才能自在,甚至藉此去享用他人的欲樂,以此他化他人。”

陸柏對於自身變得越來越透徹,這也說明,陸柏的特殊性,也在此刻變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