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我徒姜禮有天師之資!(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張玄笠反常的表現,邱處雲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上來。
而張玄笠則是陷入了沉思。
在修仙界中,普遍認為道士和和尚的地位是最高的,因為他們都有最為高深莫測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可以是道義,也可以是佛理,甚至可以只是某個人的一個小小的志向。
這種東西代表了一個修仙者對自己修仙路所定義的價值,也能概括一個修仙者在這條道路上前進的過程的本質。
沒有核心思想的人哪怕和有著核心思想的人修的是一樣的功法,散發出來的也是不同的氣質,能達到的高度更是不同。
對於道士和和尚來說:道士修氣運,和尚修因果。
所以自古以來,亂世則道士下山,盛世則和尚當道。
這是因為亂世時,天下大亂,氣運紛亂,正是道士感受其中奧妙的絕佳時機,反之則氣運已成定數,生生萬物循規蹈矩,因果變化一目瞭然,不會亂如麻線,和尚才能悟得因果奧秘。
從道士修道的本質上來說,無論是攪動風雲還是平定亂世,都是為了掌握氣運之秘,天下蒼生只是用來達到這個目的的工具。
領悟氣運奧秘是修道最為關鍵的節點,掌握了就能成仙,失敗就只能止步於此。
而仙人一旦超脫了凡人,和普通人類便不再是同一個層次,其中差別甚至比人類數萬年的進化還要大,所以仙人往往會忽略掉身為凡人時的情感。
太上忘情,並非沒有感情,只不過身為至高,超越了凡人的生命層次,所以對凡俗感情不再在意而已。
可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悖論。
在亂世之時,如果心繫蒼生,則無法做到忘情,難以領悟氣運之秘,可放棄蒼生,一心只為成仙,且不說是否忍心以無數生命作為成仙祭品,這就相當於是放棄了自己身為凡人的意義,對自我進行否定,那麼便失去了成仙的意義。
可以說看似是道和蒼生的選擇,實際上是是否願意割捨自己曾經所擁有的一切的決心。
所以自古以來無數人倒在了這道門檻上,這些失敗的人要麼狠著心以蒼生為棋子,但卻並不徹底,患得患失,陷入自我懷疑,道心崩塌,要麼選擇了蒼生,深陷紅塵的泥潭之中,無法看到更高層次的景象。
只有鳳毛麟角的人經歷自我懷疑後破而後立,明確本心,才能得道成仙。
可以說每一位仙人都是踏著屍山血海一步步走到那個位置的,所以真正的仙人從不講善惡,只尋求是否合理。
你是好人,但違背了規律,一樣弄死你,你是壞人,但做的事合乎天理,照樣能當仙人的小弟。
對於這種層次來說,他們看凡人和凡人看牛羊差不多,管你好壞,和我有半毛錢關係嗎,我只想吃肉。
即使偶爾有些仙人依舊保持著身為凡人時的道德準則,那也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仙人只關注切身利益,並不會被一腔熱血衝昏頭腦,永遠保持著最為理智的狀態。
張玄笠和邱處雲身為曾經出過仙人的大派掌門,自然是知道這些秘辛,更清楚邱處雲問姜禮的最後一個問題的分量。
事實上,邱處雲問出那個問題,完全是突發奇想,因為張玄笠對姜禮過分的青睞讓他試探性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而姜禮的回答讓他意外,或者說震驚。
因為他全都要,沒有半點猶豫!
那些患得患失的人雖然看似和姜禮一樣在道與蒼生之間之間徘徊不定,但是兩者的本質並不一樣。
那些人是要在兩者中選一個,但不知道如何抉擇,陷入了兩難和迷茫的境地。
而姜禮的目標卻很明確,那就是我不選,我就是要兩樣都選。
我既要成仙,同時我還想當一個有血有肉,保持過去一切的人。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二者取其一,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道理。
可姜禮就不願意遵守這樣的道理,偏要打破這個常理。
邱處雲對他使用了問心法門,說明這就是他的本心,他兩樣都不想放棄。
這樣的人在過去也不是沒有,無一例外的都是曾經在悠長曆史上留下過筆墨的名人。
但是他們都失敗了。
沒有一個人成功成仙。
不過會做出這樣的抉擇,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的信念無比堅持的表現,所以即便無法成仙,成就也絕不可能低。
幾乎每個這樣的人都必定能摸到成仙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