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白夜紀,果然是又給了我一個驚喜啊!”胡老忍不住感慨道。

在隱瞞身份低調的視察了一番之後,他驚喜的發現,白夜紀開發的這套“天樞ERP”,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優秀!

降本增效是財政部需要關心的問題,他更關注的,是這套系統對國家“信創”工程的巨大意義……

信創,即“資訊科技應用創新”,最初來自於2015年國家創立的“資訊科技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

其主要目的在於確保國內關鍵領域資訊科技軟體的自主可控。

它所指的領域包括了基礎硬體(主要是晶片)、基礎軟體(如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特別是ERP、OA、office),以及資訊保安。

由國家牽頭推動的“信創”,涉及的範圍可以簡單概括為“2+8+X”。

“2”指的是黨政,眾所周知,它基本就是一個封閉的市場。

“8”是指8個關鍵的經濟命脈,金融首當其衝,其次是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航空航天。

目前這些領域基本都是國企壟斷行業。

“X”則是關聯企業,比如國資、國有控股或者參股企業,原則上都將要參照執行。

“2+8+X”也是計劃中“信創”的推進步驟。

也就是先從黨政開始打磨產品、培養骨幹企業,待產品成熟後進入重點行業,最後推向消費者市場。

當然,這是產品足夠優秀,優秀到足以憑藉競爭力打入消費者市場的理想情況下……

然而願景是美好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

目前國內的“信創”工程,說是群魔亂舞也毫不為過。

國家利用政策製造了“需求端”,創造了千億級別的廣闊市場,但問題是由於技術落後,市場上卻遲遲無法出現有競爭力的“供給端”。

更因為地方上形同虛設的“招標流程”。

好的產品進不去,爛大街貼牌撈錢的關係戶倒像是聞到腐臭味的鬣狗蜂擁而上。

他們自然沒心思好好做產品,倒是國外的開源產品換個lo就敢幾千萬幾個億的喊價,而“專家”們許是酒桌上多喝了兩杯,過了幾年才意識到上當。

造成的後果就是,中標的產品昂貴不說,還不好用。

不好用也就算了,還必須用。

典型代表就是被“瘋搶”到斷貨的國產伺服器。

既要完成上頭給的信創任務,又要確保業務照常執行。

最終要麼用五臺國產伺服器替代之前一臺,要麼必須同時保留兩個執行環境以備不時之需,“信創”的那個還得是備胎。

結果目的沒達到不說,還變相拉低了企業的數字化水平,推動了國企資訊化倒退……

看似搞得轟轟烈烈,一陣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原地杵……

行政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倒是加重了管理負擔,讓基層人員苦不堪言。

平心而論,信創工程決不能說是錯誤決策,跟“新能源戰略”如出一轍,走的路線都是先政策扶持,剩下的交給市場化。

只要市場足夠大,砸的錢足夠多,終究是有可能孵化出一批優秀的行業獨角獸的。

然而新能源屬於新興行業,國內外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作為工業強國的華國甚至還佔據著先發優勢,彎道超車實屬必然。

相較而言,資訊化領域則是西方老牌強國的傳統優勢領域,軟體生態更是壁壘重重,國內外水平差距巨大。

這意味著想要自己另闢蹊徑,就必須付出更加巨大的代價,花費的時間也會更長。

然而,近年來世界形勢波譎雲詭,在普通人沒有察覺的時候,國際局勢已經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