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是的,要怪,就只能怪當年簽訂合同時,我們急於求成,沒能仔細評估這次合作潛在的風險……這都是我們的錯……”

說話的這人五十幾許的年紀,頭髮卻已經半白,看上去有些不符合年紀的憔悴蒼老。

他正是濱城造船廠副廠長馮諒,這次是專程過來協助律所整理案件的。

“馮廠長不必太過自責,這個合同畢竟不是您籤的。”鄭主任安慰道。

“雖然不是我籤的,但是造成如今的局面,我們整個管理層都有責任!

一想到如今公司數千名員工連工資都發不出去,我們慚愧啊!”

林海棠看著這個一臉自責的副廠長,有些疑惑的開口問道。

“馮廠長,我查閱過資料,據我所知,造船廠的一般付款流程大致分為五個節點——合同生效、開工、上船臺、出塢、交船。

正常來講,買家在每個環節都會給20%的預付款。

為什麼當時簽訂合同時,船廠居然只收了10%的訂金,甚至連剩下的九成尾款都是在交船時一次性付清,這好像並不符合常理。”

在座的也都是紛紛點頭,畢竟怎麼看,這種合同對賣方來說簡直就是霸王條款。

一艘VLCC,建造週期至少兩三年,這麼長的時間,誰都不知道會不會遇到突發變故,造船廠無疑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更有陰謀論者,開始心裡犯起嘀咕,該不會是有某些決策者在吃裡扒外吧?

馮諒聞言苦笑。

“你們不清楚其中內情也正常,事實上,這種合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行業內並不少見。”

他嘆了口氣。

“08年經濟危機過後,產能過盛的惡果開始顯現,造船產業就是重災區之一!

加之經濟危機帶來的全球船舶市場萎靡,導致我國造船業出現普遍性的一單難求。

但是沒有訂單,我們怎麼養活那麼多的員工?

於是在全行業陷入低迷後,買方在船舶交易中開始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你剛剛說的付款條件,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根本拿不到。

為了搶奪國際訂單,先付10%預付款,然後由我們向銀行貸款墊資生產,之後剩下90%的尾款交船時才能拿到。

這是當時是行業內的普遍做法。

迫於惡劣的外部環境,國內造船企業甚至還出現過一單預付款僅有1%的生意。

我們的利瀾更是低到貼近成本價。

可哪怕是賠本賺吆喝,我們也得咬著牙接單,畢竟生存下去才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這種時候,如果有一家公司願意給你一個60億的大訂單,甚至還能讓你賺到10%左右的利瀾,你能忍住誘惑嗎?

哪怕當年是換做我,恐怕也是會咬著牙把合同簽下去的……”

原來是這樣……

“各位,實不相瞞,由於墊付了大量工程款,我們流動資金早已枯竭,更是揹著超過20億的鉅額債務。

如果這次官司再敗訴,那更是雪上加霜,恐怕只有破產一途。

鄭主任,各位,為了廠裡數千名員工,還有他們的子女、父母……

一切……就拜託各位了!”

馮廠長臉色疲憊的對著眾人微微鞠躬。

彷彿是被現實壓彎了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