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按號入座(第2/4頁)
章節報錯
救一個人解決一個麻煩,果然還是自己想多了。
要真能這麼玩,那我一天扶一個老奶奶,豈不是就能功德成聖了?
陳有為不知道孟浪的失望,有些自嘲地繼續道。
“以前呢大學老師的基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後來為了適應國家戰略需求,需要搞科研。
所以大學老師的主要任務發生了轉變,變成了搞科研。
就算是教學崗的老師,都有論文科研要求,各種評職稱更是離不開學術成就。
像我們這樣天賦有限的老師也很無奈呀。”
“陳大哥過謙了,教書育人固然也是很重要的,搞科研功在當代,搞教育利在千秋嘛!”
“呵呵!孟老弟一針見血。
好在最近兩年教育部要求,教書育人和科研並重,所以很多學校修改了職稱評聘的要求。
現在科研體系越來越複雜,想要有所成就,對人才的專精需求就更高了,特別是數學這一塊。
有沒有一個好老師,或者說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那影響是無比巨大的。”
“哦?願聞其詳!”孟浪露出一副很感興趣的模樣。
陳有為顯然也是有些話癆,見孟浪似乎真的感興趣,於是開啟了話匣子。
“數學其實是很枯燥的一種東西,國內大多數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高考而已。
而國內的教育環境也決定了,華國人的數學水平平均值高,但極端值低。
所以我們奧數獎牌一直拿個不停,但出頂尖數學人才的機率卻不如某些數學大國。
這時候,就很考驗教師的能力了,如何引導學生的興趣,如何因材施教,都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
陳有為頓了頓。
“另一個方面,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極其巨大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數學圈子,都在呈現家族化。
家長是數學人才,受到從小的薰陶,子孫攻讀數學的機率就比較高。
反之,沒有一個很好的教育背景,那麼普通學生就更傾向於那些看上去更容易,也更有希望取得成就的“新興”學科。
而不是難度更高,就業前景更不明朗的基礎學科。
所以歷史上大多數的傑出數學家,即便家族並沒有出過優秀的數學家,至少也是高知家庭薰陶出來的結果。
這就導致,數學圈子的資源會朝著某一部分高知群體集中。
比如著名的伯努利家族,祖孫三代一門8傑,全都是優秀的數學家,又比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數學家族‘梅氏家族’。
他們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學閥’!
這是教育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發生的現象。”
孟浪點點頭,對此深有感觸。
上初中的時候就有這樣一位同學,父親是一位數學老師,從小在數學一科上一騎絕塵。
上了大學不出意外的也成了一名攻讀數學專業的學子。
而像他們這種普通家庭的學生,選擇攻讀數學專業的,寥寥無幾。
《高等數學》的魔咒,更是讓無數莘莘學子牢牢記住了被這本書所支配的恐懼。
人類天生就是有畏難情緒的。
家庭背景,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影響!
“‘學閥’這種事物有弊也有利,就像軍人世家一樣。
它固然造成了一定人才選拔上的困難,但也造就了一批從小專精某些學科的‘職業化’軍人。
比如二戰時期,德軍層出不窮的軍事統帥,就大多出自軍人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