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大道明義,天下共主(第1/4頁)
章節報錯
鯤沉北冥,鵬飛南冥,其會一也。
當張執象從仙山之巔一躍而下,朝靈海墜去的時候,終於明白了莊子的逍遙遊,他在天若魚,入水如鵬,先前每一滴海水都重若泰山,此時的海水卻宛如空氣,他“振翅而飛”,海底不再離光明愈遠,而是越來越亮……
穿過光明,睜開雙眼。
張執象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已經“飛”到了空中,四周的雲海如鯨群聚,雲空高歌,虹光如橋,在那雲海之中,一隻長鯨格外興奮,勐的沉底,然後躍出雲海,馱起他來,於天空遨遊,雲海奇觀散去,而它依舊存在。
長鯨馱著他遊至鉅子面前,耀武揚威。
早先一戰,被鉅子輕鬆捉住,讓它耿耿於懷,如今張執象頓悟,它也終於覺醒,有了本相,顯然想一雪前恥。
看著這隻如極光般絢爛的長鯨,鉅子倒沒有在意它的挑釁,反而在欣賞這份美感。
“真漂亮的劍。”
“是老頑童送給我的,他在北極等候了許久,才從天上摘下來的這柄劍。”
“天與海,誰說的清呢。”
“鉅子也去過星之內海?”
“呵,你把墨矩開啟,就明白了。”
張執象明白,鉅子定然也是去過的,是否有神仙去見鉅子,不得而知,但鉅子自己其實也不在意,他只是為了探索宇宙而已。
墨矩當中肯定有星之內海的資訊,但應該只是一部分而已。
“我此番神遊,得長生大帝召見。”
“共商文明之事,大帝言,文明有三,其一輪迴,其二長生,其三覺悟……”
張執象是說給鉅子聽,也是說給眾人聽。
人生三問。
我是誰?從哪裡來?將要往哪裡去?
這是所有人,所有存在都會思考的一個問題,今天,張執象回答了,我們是人,何為人?人從哪裡來?人要到哪裡去?
從開天闢地,講到萬物形成,講到文明誕生,講道中土形成,講到眾生覺悟。
渾然一體,首尾相連,自圓其說。
人們從未如此清晰的認知宇宙、認知輪迴、認知文明,在宇宙文明的尺度之下,陡然覺得那石壁上的武學也好,道法也罷,人生的功名利祿也好,顯得如此無趣而渺小。
自古以來合道的聖人們,那須彌山、方寸山、崑崙山上的眾神,神佛四周環繞的雲霧被張執象驅開,終於見的本尊。
終於明白“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是何意了。
終於明白,為何姜子牙可以封神。
神道,本就是人道設立的,是自古以來那些聖人合道後的人道偉力幻化而出,庇護人間……
張執象所言,不僅普羅大眾醍醐灌頂。
就連那些結丹、元嬰期的修士同樣如此,明白了神道的根底,才終於明白“神遊”這一境的路到底該如何走。
才明白修行之路的盡頭是什麼。
正神道,立標杆。
世人方知該如何去做,如何去信。才知曉孔夫子為何說“敬鬼神而遠之”,鬼神當敬,卻不能依賴,此為正信。
才明白為何舉頭三尺有神明。
直接從神道的基礎上剖析,便是明確了神道的“三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