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次長生革命的重點是“人”,那麼第二次長生革命的重點就是“地”。

梳理天下龍脈,消除大寒大暑,至於中正平和。

這是文明真正長生的基礎。

要完成這麼一項工程,前提就是大明具備對全世界的控制能力,並持之以恆,花費數百年時間,集合全國力量去做。

這是比當年大禹治水,利用治水改善全國水域環境更大的工程。

除了廣域環境的改善外,龍脈力量的走勢也將改變,必然匯聚於大明境內,如此,無非也就兩個地方符合了。

順天府和應天府。

順天府是中龍和北龍交聚所在,應天府則是南龍的龍首所在。

這也是世界上唯二具備龍脈匯聚資格的地方,崑崙墟作為周天能量接應之所在,是不適合直接“建都”的,“瀑布”地下建房子,那可就太難了。

張執象讓嘉靖選應天府為“九州來龍之首脈”,這就不是朝廷負擔不負擔的起的問題了,而是皇位不值這麼多錢……

“這筆生意,皇室太佔便宜了,有失公允。”

嘉靖沒有想什麼利益誘惑,想的是今日有失公允,百年後便會有大問題。

張執象卻笑道:“應天府又不是皇室的。”

“我們將會有七十二件先天靈寶,用以鎮守龍脈,故而至少有72座福地,再多一座龍首山來歸屬於皇室,豈不恰到好處?”

“更何況,天子之學,需要一個地方存放,其在龍首山做壓勝之用,最好不過了。”

嘉靖自然知曉首脈放在應天府的好處,順天府未來作為廟堂,負責人間俗事,而應天府作為高山,澹化政治成分,朝廷未來也好管理。

只是。

嘉靖問道:“安平你曾說過,京師是中龍與北龍交匯,應天只是南龍之首,從格局上看,豈不是順天更好一些?”

張執象搖頭,問:“陛下知劉伯溫斬龍脈一事?”

嘉靖點頭,道:“此是民間謠傳,實際上是太祖遷都一事,太祖一直想遷都長安,就是劉伯溫曾與太祖言說的龍氣之故。”

“由此可見,劉基認為應天不如長安。”

張執象笑道:“古之都城,皆在河洛,關中,便是中龍之故。”

“我喜歡將之稱為‘珠’,‘龍珠’。”

“中龍下頜,伸出一爪護珠,便是河洛關中的格局,故而以王氣最盛,為我華夏之正統。”

“但北宋年間,三掘黃河,龍氣北移。”

“導致北方蠻夷得大氣運,蒙古更是一舉為天下主,我朝初定,劉伯溫欲斬龍氣北移之勢,將龍珠改回關中,這是一種處理方法。”

“但姚師營造順天之時,便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故而將中龍的龍珠移到了龍鼻前方,由北龍伸出一爪來幫忙護珠,因此如今順天是二龍匯聚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