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到底是被成功教化,還是你們臥底學習成功,就看是如何做的了。”

“有人,以後什麼都會有。”

“大明就在那裡,百餘年的時間,跟在後面學,其實也不過十年的功夫罷了。”

待他說到這裡,凱瑟琳便是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關鍵,真正的秘訣不是對抗,而是“積極接受教化”,屬於是臥薪嚐膽的時期。

凱瑟琳知道這是對的,但。

她猶豫了下,問道:“陛下,我們以後在神聖聯盟裡,該如何……”

這就是問地位了,問制度了。

許海卻說:“那是你們的事,那是人間的事,與神無關。”

與神無關?

凱瑟琳明顯愣住了,怎麼可能沒有制度,聯盟的未來將何其鬆散,真的能夠跟大明對抗……等等,西羅洲不併為一國。

他們自己去找出路,找方向。

許海的不管,就是最好的管理……

……

明明最重要的是嘉靖二十一年的決戰,但各方卻似乎並不在意,包括當事人的張執象和徐階,只是在事情挑明以後,大家都輕鬆了下來,包括南北的百姓們。

無論決戰的結果如何,總不至於擔憂大明分裂成兩塊了。

只是在嘉靖十八年正月,萬國來朝的場面重新出現在京師,大明西征軍帶來了西羅洲十多個國家的王室和大臣,以俘虜的身份。

崑崙洲各國則大多還懵懵懂懂,只是讓他們派使節,便湊了使節出來,唯有曾經的“大秦”是通華夏之禮儀的。

他們是秦朝時期西征和測繪地球的團隊,秦亡以後,就一直留在西邊。

漢書中就常有“大秦”,這並非指的什麼羅馬。

相較而言,南洋列國的使者,就比較好奇和輕鬆,他們來到大明更多的是一種見世面的姿態,而北方各族各國,則是有些慶幸。

西羅洲的例子在前,他們十分慶幸沒有跟大明作對。

而俺達汗也因為正確的選擇,讓京師這幾年沒有腹背受敵,故而賜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從此也不做什麼貿易了,蒙古正式納入大明國土。

同時商談“西域諸國”。

張居正歸朝後,主持萬國朝會,上書朝廷的第一策就是“大明疆域說”。

大明疆域將東至白令海峽,南至澳洲北岸,囊括安南半島,以喜馬拉雅山為界,沿伊朗高原,北上至裡海、烏拉爾河,最終以烏拉爾山脈為界,向北環抱北冰洋。

且將大明疆域情況分為四種。

兩京、十三省、八都司、四宣慰司。兩京十三省享受全國民待遇和義務。都司雖然改土歸流,一應官員歸朝廷調配,但採取民族自治,軍事完全控制。宣慰司只有駐軍,民事上朝廷只派遣總督和巡撫,為封疆大吏,軍事上宣慰司有自主份額的軍隊。

不同權力對應不同義務。

而關於新朝貢體系的建立,各國疆域分界,主旨則是以地形來分,以天險為國界,而非坑坑窪窪狗咬的那種,天然製造摩擦。

並取消一切番邦的帝王封號,降為國主。

是的,連稱王都不允許。

除了這些外,最重要的是商洲,此次出使,來的卻不是依瓊,而是鉅子,擬定崇明國號,尊大明為宗主。

便是許海也派了許銘來朝貢,接受了大明“悼靈王”的惡諡形的敕封。

從此四海鹹一,天下一統。

只待大雪之時,決戰紫金之巔。

感謝“zhangx”的100起點幣打賞。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