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古往今來,勝天半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報啦!看報啦!國師南極斬龍,俘獲巨獸七十二頭,押遊四海呢!”
“看報啦!看報啦!狗皇帝直言大統領身死之日便退位讓賢,還政於民哩!”
“看報啦!看報啦!北方農社結餘,種田不僅不交稅,還有補貼?”
……
宜興街頭,各類報刊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屁股不同,自然也角度不同,語氣不同,但總體而言,是北方先宣戰了。
嘉靖的表態,讓帝國的割裂擺在了明面上。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江南百姓心情相當複雜,而關於張執象的報紙上那寥寥幾副“兇獸遊國圖”又太過震撼,讓人恍惚。
名為“荊川書院”的一傢俬塾前,唐順之取了今天的報紙。
都不等回院子,竟然直接站在門口翻看起來。
他身後的學生看了標題,直言道:“先生,北方如今愈發不像樣了,談玄之風甚囂塵上,這又是斬龍,又是巨獸,又是鬼神齋醮的,簡直民不聊生啊。”
“民不聊生?”
唐順之嗤了聲,拿出那張介紹北方生活現狀的報紙,說道:“北方如今種田開始發放補貼了,官府給補貼,農社給分紅。”
“每種一畝田,補貼100元。”
“發展好的農社,百業興旺,能夠創收營利,分紅還要更多,瞧瞧這個,沁源縣老寨村的農社,去年的分紅,就每人8000元。”
“北方統計盈利的八百多個縣,平均分紅都有1000左右。”
“日子是越過越好咯。”
學生道:“這錢也不多啊,我們平均工資也有三四千呢。”
學生是真心如此想的,唐順之卻嘆了口氣,拍了拍弟子的肩膀,說道:“城中是這樣沒錯,但你要知道,即便是江南,八成以上的百姓,都是活在鄉村的。”
“江南是富庶,但土地物產也不至於數倍於北方。”
“城裡面多出來的,就要鄉村來補了,工人們一個月三四千,有教育、醫療、養老各方面的保障,這些都是要錢的,錢從哪裡來?”
“工農剪刀差來。”
“上億的農民,默默支撐著這一切。”
“他們揹負著均田時買下土地的貸款,迷茫著看著自己的財富流失,越是努力,越是看不到甩掉包袱的那一天,只覺得愈發疲勞……”
“終有一天,他們會忍不住的。”
“而北方的農民,已經開始享受生活了。”
“重要的不是錢多錢少,而是朝廷的方針和態度,北方的朝廷心裡……有農民。”
“這就是差別。”
學生撓頭,道:“可是,這樣很虧呀,農民種地才產出幾個錢,工廠一天的開工,精美的工業品不僅僅各處需要,外貿更是可以換真金白銀、珠寶象牙這類。”
“北方這麼搞,財政肯定有壓力,工業發展肯定受阻。”
唐順之微微沉默,他不知道該如何給學生解釋,只能嘆息一聲,因為他的學生不是農民的孩子,自然體會不到其中的差別。
大明2.4億人,超過兩億都是農民。
如今又無敵國外患,京師想的是普羅大眾,而南京想的只有城市……
誰是真正的公平,誰是真正的心懷天下。
不是一目瞭然嗎?
當然,學生看不懂,唐順之也不怪,因為他們本就不願意看懂,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是徐階掀起的時代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