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鎮壓的話,戰爭來臨又該如何?派修士對抗核武器嗎?

“內算為體,外算為用。”

“自宋元以來,道法興榮,逐漸完善金丹大道,是因為要先由內,再及外,可卻也不代表……內算只能用於內。”

“玄學,同樣也是世界的真理。”

“同樣也能指導工業。”

嘉靖能夠明白張執象的意思,實際上包括火藥的誕生,都是道士鼓搗出來的,《天工開物》尚未成書,可《可永樂大典》裡面的相關技術可不少,已經有大量金屬單質的提取技術了。

走在前列的就是道家的外丹術。

但內算外算,本就是陰陽之別,內算強調無形,如修士顯法,也限制重重,直接投入物質戰爭,是否有點繞遠路?

“京師大學的電氣實驗室,已經研發出了發電機,陛下知曉吧?”

“確有此事。”

“有了電,諸多機器就有了新的能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電門的通與關,可以表示‘有’和‘無’,也是數字的‘1’和‘0’,陛下認為這像什麼?”

“太極……”

“對,太極,透過二進位制,我們可以研發出比算盤更高階的機器,以強大的算力來演算更多的東西,嗯,宗室如今,朱載堉應該已經誕生了吧?”

“你是說鄭王世子?”

“沒錯,在未來,朱載堉會發明十二平律,並且為了計算音律,開創了81檔的算盤,足以計算小數點後25位數。而數百年後,同樣有位姓朱,名為朱傳榘的人,發明了計算機。這是未來引起科技變革的至關重要的機器,但其原理卻是用的內算。”

“朕明白了,可是,我們該如何做?”

“請陛下建老子學院,規範道學傳承,方便道法學習,組織法器生產,規範天下科儀,以便實現‘耕戰分離’,兵家修士無需生產,只需作戰。”

符甲傀儡也好,無人機也罷。

都是一個意思。

登記造冊的英靈衛士是“靈”,朝廷生產的符甲傀儡是“體”,而那些兵家修士,則是一個個的指揮平臺。

這是超前的作戰理念……

嘉靖琢磨出味來,頓時明白新的體系形成後有多大優勢,只軍隊數量一項,就可以大大消減,大明不需要再維持龐大的常規軍,只需要一二十萬精銳即可,或許可以更少。

而兵家修士作戰,幾乎可以不用考慮傷亡……

另外,那些英靈衛士因為不會死,所以自然悍不畏死,因為有很多條命可以試錯,所以戰鬥經驗完全不是新兵能比的。

至於以後軍人越來越少,英靈不夠了怎麼辦?

生前可以籤“志願協議”嘛……

英靈待遇也是可以有的,畢竟家屬需要照顧,反正只要條件好,不愁沒兵源,也不違反什麼道德,反而對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很有幫助。

“江南百姓估計要罵朕湖塗,效彷徽宗舊事了。”

宋徽宗以天兵天將對抗金兵,大開城門,導致靖康之恥,嘉靖以此來自喻,便是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要推行此事了。

“宋徽宗做不成的事情,陛下可都已經做成了。”

張執象只是輕笑著回了句,宋徽宗的變法,要收士大夫的資產為國有,開辦各種國營企業,這才是靖康之恥發生的根本原因。

而如今,無論是京師還是南京。

都沒有那些士族的生存空間了,僥倖活了下來的他們,此時也只能逃到西洋去,在那裡,還有一席苟延殘喘的餘地。

至於他們會帶去技術和知識,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西羅洲,註定要敗。

(PS:1851年的《博物通書》裡面有記載了電磁學和早期直流電動機。關於電流會使磁針偏轉的記錄,是嘉慶二十二年“西洋人”發現的。可是,嘉慶二十二年是1817年,電磁學史上,1820年,奧斯特上課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這個規律。嗯,肯定是傳教士口述的時候說錯了年份!絕對不是清朝人根據明朝殘篇整理了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