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腳踏實地,調查分析(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此一來,風氣就壞了。
風氣的問題,徐階是考慮到了的,所以他不斷派遣“欽差”去各地糾風,但就像王安石變法的時候一樣,王安石也喜歡派御史巡遊各地,糾風正法。
但,沒用。
亦或者說,治標不治本,最開始大家還當回事,後來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兩回三回,也就沒人期待了。
當習慣之後。
人們對於徐階的熱情也會消退,暴露在廣大農村面前的,是迷茫,而新的秩序混亂,舊的秩序開始復辟。
家族宗法開始重新登上舞臺。
很多事情是已經發生的,很多事情是有了苗頭,將要發生的。
不管如何,張執象不認為徐階的變法成功了。
雖然農村混亂,但城市內,卻做得很好,幾乎所與人都在誇徐階,更是認為徐階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聖人。
他們堅信按照徐階的道路走,大家就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至於農村面臨的混亂和艱苦?
困難是一時的,不過是“技術水平”有問題罷了,等整頓吏治,大家知識文化水平提上去了,就解決了。
農民窮苦?
沒關係,那都是生產力不夠,等生產力發達了,大家就都富有了。
張執象寫寫停停。
不管如何,三個月過去,田畝歸私的那些村子,就是不同田畝歸公的村子發展的好,畢竟一個重點是內耗的團體,如何比得過人家齊心協力的團體。
夜裡挑燈著書。
王絳闕送湯圓過來,許多資料都是她一手整理的,所以她再明白不過,拉椅子在一旁坐下,說道:“徐階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場變法徒有其表。”
“他並沒有在民眾的思想上做出實際改變。”
“他只是強行讓百姓換了種生活方式而已,同時他還強調奉獻和忍耐,提倡艱苦奮鬥,讓資本能夠最大程度的增密,所以他們工業化的程序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
“工廠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各種專案上馬。”
“本質上。”
“這是披著變革的皮的,一場工業的狂歡。”
張執象點了點頭,說道:“徐階不介意有代價,而有些人成為了代價卻不自知,在普羅大眾面前,工業帶來的生產力變法是翻天覆地的。”
“他們驚歎這種偉力,然後如痴如醉。”
“徐階要的就是這些,他自己知道結症所在,所以憑藉影響力威壓著,保持一定的脆弱平衡,其餘的只要工業發展足夠就行了。”
“徐階不怕變質,所以儘可放手去粉飾太平。”
“縱使若干年以後,人們的記憶也會美化,將會給徐階套上各種光環,神聖無比。”
不僅僅是粉飾太平。
徐階會擴大民主和公平,然後指責和干涉朝廷的做法,他們甚至會組織追殺,到北邊的地界上去“懲惡揚善”。
對此。
王絳闕感慨道:“以前是士紳往南邊跑,現在是往北邊跑。”
“戲劇化之餘,也是兩邊的差異性的直接表達,徐階不分青紅皂白的把人都殺光了,趕走了,手上能用的不過是那些真正的寒門士子,是那些耕讀傳家,沒有在均田和變革中受到影響的那部分士子。”
“他們數量雖然不小,但在才能上還是有些含糊的。”
“雖說治國的話,一縣之才就足夠了,但那是過去的模式,過去的王朝皇權無法下鄉,鄉村基本上是士紳自治,所以不要多少人才。”
“可變法以後,官府責任無限擴大,早已不是原本的一縣之人才,就可以滿足需求的。”
“而是農村是作為廣闊天地,需要大有作為的。”
“幾乎村村都要有能拿主意的人才才行,而規劃發展之下,一鄉一縣,又要眼光更加長遠,道德更能服眾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