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作為幕僚,除了出謀劃策外,還擔任遼東的經略職責,代表俞大猷過問遼東的經略轉運事物,保證軍需。

他的全域性視野更高,很明白宣大叛敵背後有著怎樣的運作邏輯。

所以判斷王杲得到叛軍後,會立馬西進,不說攻略遼東,起碼要拿回屬於建州原本的地盤,推進到渾河流域,以求打個措手不及。

俞大猷卻沒有回答。

他盯著火堆在發呆,好一會,他抽出一根樹枝,以碳灰在地上畫了張簡易的地圖,指著朝鮮說道:“倘若建州進攻到渾河流域,從渾河到圖們江一線,他們的後背全在朝鮮面前。”

“哪怕南京可以提供保障,讓朝鮮不打建州。”

“可這個保障能百分百嗎?”

“朝廷如今可不是沒有海權的,我們離朝鮮又近,李氏王朝知道京師對他影響大,還是南京對他影響大,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朝鮮攻擊建州的背部。”

“無論如何,建州也不能冒著這份風險來拉長防線的。”

“更何況,他們至少新得了八萬兵馬。”

“還能全副武裝……”

俞大猷的話讓院子裡一靜,大家同為明軍,知道宣大作為天下最關鍵的重鎮,一直是邊軍最強的戰力,投敵後最大的擔憂的後勤能否跟上,可如今南京負責後勤,只好不壞。

那麼……

滅朝鮮,足以。

高拱凝聲道:“西進攻遼東是假,南下攻朝鮮是真!”

“若能吞下朝鮮,建州的威勢將不可同日而語。”

“而有朝鮮提供物力,不用全賴海運,南京那邊的容錯率也提高非常多。”

“而且。”

“建州只有五萬人口,這是發展的硬傷,而朝鮮有一千八百萬人口,只要馴服得當,僕從軍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才真正打得起國戰!”

俞大猷點了點頭,說道:“我在遼東都怕裡應外合,朝鮮那邊如何不怕?東海海域是南京佔優,我們也無法阻擋他們艦隊運兵。”

“建州打朝鮮,完全可以多面開花。”

“然後快速閃進。”

“至多十天半個月,就能滅國。”

俞大猷毫不懷疑南京會賣掉朝鮮,他們連自己都賣,賣點藩屬國怎麼了。也就是旁邊沒東西賣了,否則他們不惜賣掉更多。

不斷的撕裂創口,讓朝廷兩線作戰,才是南京想要的。

高拱很是憤怒,更是後怕,道:“滅朝鮮,攻野人女真,建州大可囊括努爾幹都司後聯絡蒙古,如此便真的有南下入關的勢態了。”

“所幸國師和陛下已經解決了蒙古的問題。”

“始皇帝更是馴服了邊境諸國。”

“已經駐軍協防,哪怕始皇帝已經離去,那些小國也不敢造次了,就算有人挑撥,俺答汗那邊不會中計。”

“能穩住蒙古,是我們對建州最大的戰略主動。”

高拱在思考建州的崛起方向,而其他將領已經坐不住了,知道建州要取朝鮮,決計不能讓他們成行,便諫言道:“事不宜遲,趁建州還沒有得手,我們得儘快出兵!”

“俞帥,末將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