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何曾想過萬世?大秦與大明,左右不過是差了一個朱棣罷了。”

“所以,世人評朕為千古一帝,評朱元璋為千萬古一帝。”

“子孫不肖,又有何處言說?”

“江山更替,豈非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的,始皇帝對於推翻大明並無興致,這甚至讓鉅子他們錯愕,所幸始皇帝也沒有推脫去商洲,鉅子他們也只能推測始皇帝是不屑於推翻大明奪取天下的。

既然始皇帝願意去商洲,姚廣孝也是鬆了口氣。

此時始皇帝卻問道:“和尚,在你看來,萬世一系,是好還是不好?”

看似問的是大秦,其實問的是大明。

展開長生革命的大明,倘若成功,大明的國祚將超越舊有的王朝週期律,而一旦超過某個數值,那麼對於大明的子民來說,其他朝代就過於久遠了,改朝換代這種事,也會被漸漸遺忘。

大明是有可能萬世一系的。

想了想,姚廣孝說道:“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篡位,漢光武帝起於微末,重鑄漢家江山,東漢末年,劉玄德踞荊益而虎視中原,若非東吳背叛,當再次山河一統,事不過三,漢家天命,當再無懸念。”

“更何況,東晉末年,有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

“只可惜門閥已成,非漢家天命可以扭轉。”

“可見,萬世一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社會結構的轉變,能夠解決某一階段的問題,王朝的確可以繼續延綿,若不能解決,扶桑的例子便在那裡。”

“所謂的萬世一系,最終也不過是成為傀儡而已。”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的演變也決定了王朝的興替,便是迫於名,沒有篡居皇位,可如扶桑那邊幕府,又有何用呢?

“是嗎?”

“大明如果能這樣想,那便沒問題了。”

“也希望大明能夠做的如說的這般好,如此,按照你們的說法,是知行合一吧?”

……………………………………………………………………

……………………………………………………………………

單個符印,是龍脈供給力量。

而集齊十二個符印就會發生質變,由北極星直接供給,連線崑崙。

凡夫俗子根本沒有足夠的器量來承接這份力量,唯有紫微聖人才有如此大的器量,那磅礴到恐怖的力量,對於始皇帝來說,就宛如干枯的海綿終於遇到了海水一樣。

瘋狂的吸納,彷彿永不見底。

心臟的跳動也隨之響起,從極為緩慢微弱,到頻率加快,力量變強,可怕的威勢已經從這位帝王的身上蔓延開來。

鉅子和墨俠們早已恭敬的跪下。

而姚廣孝作為唯一站著的人,直面那浩瀚的威嚴,就宛如天地同時壓來一樣。

他不是沒有經歷過太祖時期,洪武年間,那三大案下,頭顱滾滾,整個天下都陷入肅殺當中,氛圍不見得差到哪裡去。

誠然,洪武皇帝身上有一股甩不脫的農民氣。

但一位老農照顧莊稼的決心,往往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他會固執的拒絕一切妥協,然後與老天爺爭收成……

同樣高度的帝王,不一樣的風格。

姚廣孝只是微微低頭一禮,道:“恭迎陛下。”

秦始皇沒有回答他,但四周都在發生變幻,那帝棺分解,天壇增高,最終,無上的皇位之上,那個帝王睜開了眼睛。

四周早已不是最開始的樣子,而是彷彿置於雲端彩霞之上,一座巍峨的宮殿。

此時此刻。

姚廣孝才明白,真正的秦始皇陵,其實是阿房宮,皇陵內會有日月星辰,會有山川草木,並非是本來就有這些,而是知識的力量將世界的本質展現了出來。

傳聞,秦始皇收天下書籍,備份於阿房宮中。

秦亡以後,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到了漢朝,連一本尚書都找不出來,後世的所有典籍,都是漢朝時期的大儒們背默出來的。

是百家爭鳴,漢武帝獨尊儒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