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宋明一體,沉痾頑疾(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都不是完美復活,而且不能離開符印的力量,鉅子更多的實驗是想看看,如果始皇帝用符印將胡登復活了,那邊還能不能召喚亡靈。
所以,殺死胡登,能夠獲得很多資訊。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秦始皇陵的探索,其實也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江湖中人願意跟著看熱鬧,不怕死的倒是可以跟著進皇陵,其餘的,他們就不在意了。
鉅子和姚廣孝談論著走進皇陵。
“西羅人的崛起和威脅,鉅子有沒有後悔過墨教將知識教給那些外族?”兩人行走著,姚廣孝出聲問道。
鉅子卻說:“便是不教這些,就沒有問題了嗎?”
“我們文明一直以來的問題就不是外部,而是內部啊。大明發展到這個地步,還能亡國,只能說到了有些媒體沒有解決,便是一時沒有滅亡,終究還是要敗落的。”
“張執象若與你講過大明的歷史,那你應該知曉,在大明接下來的百年中,並沒有顛覆性的變法。”
“而宋明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大宋亡,好歹亡於變法,在鬥爭中滅亡的。”
“大明亡,就亡得過於戲謔了。”
三百年的王朝,自秦以後,也就只有宋了。
明朝也只有276年而已。
宋朝卻有319年,至於南宋北宋被分作了兩段?這其實是士大夫們的手段而已罷了,不強行給徽欽二宗還有趙構扣上亡國之君的帽子,怎麼壓制皇權呢?
南宋北宋,中間又沒有隔斷,朝廷也還是那幫人。
趙家宗室的還支是因為亂世的興亡嗎?很明顯不是,是那群士大夫故意的,不斷的在宗室裡換支,讓南宋的皇權根本得不到繼承。
若硬是要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
那麼只能說北宋是封建帝制,而南宋是君主立憲制。
而靖康之變的根本,還是在於王安石變法,以及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後的北宋皇帝接連不斷的藉助王安石的餘黨進行變法。
從仁宗開始,一直到徽宗,都堅持變法。
而徽宗明顯做的最好。
幾乎將西夏滅國,又滅了遼國,收復燕雲,在這麼下去,那完蛋了,大一統了,遊牧民族回草原了,皇權如日中天了,那還怎麼玩地緣政治,那還怎麼藉助外部壓力對付皇權?
所以。
北宋亡於變法,並沒有錯,鬥爭激烈到一定程度,就發生了靖康恥,而大明自土木堡後,其實就跟南宋差不多了。
唯一的區別就是大明得國太正,讓皇室還有掙扎的能力。
可那明顯也只能是小打小鬧,圍繞皇權做一些事情了,根本動不到社會面上,也就遑論變法了,唯一的變法,還是張居正。
然後,張居正自然也就死了,被抄家了。
“變法兩個字,在大明朝,提得太少了些,是大明比北宋的情況要好?那可不見得。”鉅子並不認為傳授知識給外族有什麼問題。
因為華夏領先太多了,正常情況下,哪怕對方有後發優勢,也難以追趕。
或者說,有敵人追趕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