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聽過因紐特語和上古漢語,你會發現十分相似。

大抵可以看做更偏的潮汕話。

但文字是相同,這也是當初大防風依瓊他們被擄掠到大明,能夠快速學會漢化的原因,他們學的是“普通話”,而不是另一種語言。

攻破威明頓城的大勝,讓部落聯軍激動,但更讓人激動的是,他們終於與大明重新取得了聯絡。

而且依瓊告訴他們,大明即將重新奪回海權。

在未來,他們會有源源不斷的援助,會幫他們重建文明,統合商洲,回到殷商、扶桑的時代。

而依瓊又拿出了嘉靖給她的聖旨。

這讓其他各部落對伊達王國心悅誠服,一時間,數十個部落開始不斷聯絡伊達王國,組成聯盟,開始合力反擊西羅人侵略者。

只要從瘟疫中緩過勁來。

失去許家支援的西羅人,哪怕能夠從大明買來槍炮,也無法征服商洲。

到閏七月的時候,西羅人的戰線已經全面告急。

他們在南邊對瑪雅的攻勢也進入了頹靡狀態,而這還不算完,當八月末的時候,那個帝王來到商洲後,西羅人的末日才正式宣告開始……

……

閏七月,中元節。

驪山這裡,探索秦始皇陵的好事者不少,但並沒有如夷州那般,各方勢力風雲際會,姚廣孝過來,卻也不代表朝廷,南京和徐階,甚至沒有派人過來。

但意外的是,一個西羅人過來了。

“午安,鉅子閣下。”

穿著一身傳教士的服裝,氣質有幾分憂慮、文雅的中年人朝鉅子鞠躬。

“馬丁路德居然還敢派人過來?”

鉅子沒有理會此人的問好,只是冰冷的問道。

此人叫胡登,在1522年,胡登與濟金根為首發動了針對天主教的起義,可以說是馬丁路德的左膀右臂,得益於起義後的勢力增長,在1529年的馬爾堡會談中,馬丁路德能夠與教宗分庭抗禮,在拒絕招安後分裂了耶教。

從此,相對於天主教而言,多了個新教。

胡登是一個詩人,在西羅洲,相對而言算是一個文人了,而濟金根是一名騎士,負責更多的是軍隊方面的事物,探索秦始皇陵這種事情,遠在大明,派軍隊來是不切實際的,馬丁路德本人都不一定敢站在鉅子面前,所以只有派胡登過來了。

其實也是沒有多少人才可以依仗。

如今的西羅洲甚至沒有標準的語言,馬丁路德考慮到這一點,在編寫《新約》的時候,已經著重規範德語的發音了。

但缺乏表意文字的錨定,許多東西依舊無法表示,而且語言並不成體系。

再過兩百年,西羅人自己就會批評馬丁路德的規範語言,稱其為“鄉土俚語”,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馬丁路德盡力了,實在是西羅洲根本就沒有文字。

他們真正會識字,需要到十七世紀晚期。

隸屬於新教的傳教士貝爾等人被鰲拜他們清理出去,這些傳教士帶著從滿清皇家和民間蒐羅來的資料回到神羅。

這批人中,就有著名的萊布尼茨。

當然,他的名字,是後來才有確定書寫的,他活著的時候只有不規範的發音,且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他,他們翻譯了大量文稿,導致神羅的德意志地區快速崛起,擺脫了矇昧落後。